俪皮:lì p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成对的鹿皮。古代用为聘问、酬谢或定婚的礼物。《仪礼·士冠礼》:“乃礼宾以壹献之礼,主人酬宾束帛、儷皮。” 郑玄 注:“儷皮,两鹿皮也。”《仪礼·士昏礼》:“纳吉用鴈,如纳采礼。纳徵,玄纁、束帛、儷皮,如纳吉礼。” 三国 蜀 谯周 《古史考》:“ 伏羲 制嫁娶,以儷皮为礼。”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古者儷皮为礼,后世易以玉帛,遂有千纯百璧之侈。”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一章:“凡两家判合者以儷皮通其仪,为酒食召其亲友而号告之。”
1、娶妻而纳采(11),俪皮纯帛可也(12);至于买妾,有费百金者;若欲落营妓之籍(13),非千金不可。
2、这俪皮就是鹿皮。
3、郑玄注:“俪皮,两鹿皮也。
4、《文学说例》:“然《士丧礼》言‘妇人侠?’,注‘妇人谓妻妾子姓也’,此则语无区别,与蒲斯门种勿殊,盖庖戏俪皮以前之遗语云尔。
5、《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纳?所送彩礼数量取双忌单,如束帛(丝绸)为十、鹿皮成对(即俪皮)等。
6、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俪皮”作为聘礼(金)呢?那是因为当时还处于奴隶社会,生产力极低,还谈不上有什么农业,人们的生产主要是以狩猎为生,鹿皮在当时已经是所谓高档物资了。
7、主人酬宾,束帛、俪皮。
8、早自五帝时代起,除“以俪皮为礼”外,还有一条“必告父母”,婚娶首先要征得父母同意,否则“国人耻之”。
9、纳采、问名共一使);日纳吉(归卜之于庙);日纳征(亦日纳币,卜而得吉,使告女氏,纳玄?束帛俪皮);日请期(定吉日也。
10、三国蜀谯周《古史考》:“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11、俪皮,是成对的鹿皮,古时用作聘问、酬谢或定婚的礼物。
12、《仪礼?士冠礼》:“乃礼宾以壹献之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
13、康有为《大同书》己部第一章:“凡两家判合者以俪皮通其仪,为酒食召其亲友而号告之。
14、同时在不少古籍文献中,也常常出现“俪皮为礼”的说法(就是用两块鹿皮当作聘礼)这就证明,当时人们聘娶妻室必须用俪皮作为婚姻成立的手段。
15、此时双方婚约已定,男家要送给女家玄?、束帛、俪皮(两张鹿皮),叫做纳徵。
16、据史料记载,伏羲正姓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作甲历、定四时发现历法规律;始婚姻、制婚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教渔猎以充民之疱厨;造琴瑟制礼乐教民以乐;观天时、察地利创天圆地方之说;创《河图》、制《洛书》是记号时代科学萌芽的结晶;明阴阳创八卦,使中华民族由蒙昧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17、……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18、因此出现了货币,于是由“俪皮为礼”进而转为“纳币成婚。
19、古书记载:“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说明上古时人们就有结婚须送礼、送礼要成对的习惯。
20、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
21、主人酬宾,束帛俪皮。
22、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23、古代的纳征也是至为重要的一环,所用的彩礼各代不尽相同,秦以前多采用名贵的玄熏、束帛、俪皮;汉代多用金银。
24、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25、」这表示在上古时代,嫁娶是以俪皮为礼的。
26、男女教嫁娶,俪皮为礼将。
27、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28、清叶燮《原诗?内篇上》:“古者俪皮为礼,后世易以玉帛,遂有千纯百璧之侈。
29、据通鉴外记:「上古男女无别?太冥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30、束帛、俪皮,如纳吉礼。
31、如:俪皮(成对的鹿皮。
32、《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33、裴昭明发表见解说:“周礼纳征,陈列俪皮于中庭。
34、《通鉴外》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35、纳徵,玄?、束帛、俪皮,如纳吉礼。
36、某有先人之礼,俪皮束帛,使某也请纳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