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栏:gōulán 基本解释:[houseofillfome;brothel;wholehouse]宋元时百戏杂剧演出的场所。后来指妓院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详细解释:1.栏杆。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赵州石桥甚工,磨礲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涧,上有勾栏,皆石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五:“今人动称‘勾栏’为教坊,《甘泽謡》辨云:‘汉有顾成庙,设勾栏以扶老人。非教坊也。’教坊之称,始於明皇,因女伎不可隶太常,故别立教坊。”2.宋元时杂剧和各种伎艺演出的场所。勾栏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等。有的亦以“棚”为名。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餘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先去勾栏里收拾去,开了这勾栏棚门,看有甚么人来。”明陶宗仪《辍耕录·勾阑压》:“至元壬寅夏,松江府前勾阑隣居顾百一者……有女官奴,习呕唱,每闻勾栏鼓鸣,则入。”3.指妓院。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中丞》:“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牀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洪深《歌女红牡丹·电影故事》:“陈友祥闻红牡丹号呼香姐之声,心亦不忍,诘之兴二爷,知被卖入勾栏。”★◎勾栏,勾阑gōulán,gōulán[houseofillfome;brothel;wholehouse]宋元时百戏杂剧演出的场所。后来指妓院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表演场所。又名「勾肆」。宋朝(公元960~1279)及元朝(1271~1368)时代之常用语。其意有二:一为当时一般演戏、说书及从事歌舞杂技者集聚表演的地方;其二,此名词用语,演变为妓院的代名词。--作者:刘凤学★宋、元时代的剧场或卖艺场所。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哥哥是蓝采和,俺在这梁园棚内勾栏里做场。」妓院。《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诚以闺阁之身,腼然酬应如勾栏,所不堪耳。」也作「勾阑」、「构肆」。
1、《女吊》简介:一个女吊(死鬼)生前为妓女玉芙蓉,幼时被人家卖入勾栏,十三、四岁即被“梳拢”,受不尽嫖客和鸨妈的凌辱、毒打,孤苦伶仃、举目无亲,走投无路,只得悬梁自尽。
2、在“看棚”(“勾栏”)内表演的艺术品类非常丰富,其中有关音乐的就有嘌唱、唱赚、鼓子词、诸宫调、杂剧等多种。
3、世徒以勾栏中人,鸡声断爱,马足无情,多致讥讽。
4、硕二爷“告病”还乡之后,却并未赋闲家中、颐养天年,而是每日布衣草帽,村舍胡同里跑着,探访和解决着市井中的“不平之事”,他不骑高大的御赐骏马,偏喜欢骑一头断耳老毛驴儿,拿着穆宗皇帝赐给他上可打昏君,下可打奸邪馁臣的一根金痒痒挠儿,穿梭于大街小巷茶寨勾栏之间。
5、前院主建筑大佛阁东西向,单坡二层重檐歇山顶楼阁,是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建的,没有勾栏,登阁可参观大佛的全方位。
6、整修后,桥亭及旱桥勾栏均改为混凝土结构。
7、原因很简单,在我们号称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中,街头艺术及其从艺者向无获得过人们由衷地赞赏??先秦的歌唱家韩娥能使“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却因沿街乞唱而不能赢得雍门百姓的尊重;宋代都城勾栏瓦舍中的卖唱艺人和路歧“打野呵”者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薪火传接者,也只能在野史、逸闻中方能找到些许客观描述;解放前,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听松》等名曲已伴随他多年,直到解放后才被识乐的“伯乐”录音整理,不致绝世……凡此种种说明,我国历史上虽出现了大批的“街头艺术家”,但只有少数的幸运者得以青史留名。
8、比如说,收藏旧时女人小鞋的,说是抢救“三寸金莲文化”;写乞丐小说的,说是研究“丐帮文化”;编演妓女电视剧的,说是挖掘“勾栏院文化”……如此看来,再泛下去,就该有三陪文化、走私文化、吸毒文化、瘟疫文化、恐怖文化……诸如此类,都得及时研究,努力挖掘,免得后人回过头来,再费心劳神地抢救。
9、译著长篇小说《热曼妮?拉瑟顿》、《勾栏女艾丽莎》([法]埃?龚古尔著)、《知命之年》([法]西莫娜?德波瓦著)、《狂人堡》([法]芒舍特著)、《维苏威火山》([法]罗布莱斯著)、《茶花女的荣辱》、《茶花女与小仲马之谜》([法]德尔贝什著),剧本《浴血美人》([法]普兰著)、《绮窗恋》([法]罗布莱斯著),中译法文作品《故宫珍宝》、《中国丝绸》、《中国女诗人诗选》,论文《龚古尔兄弟与自然主义》、《雨果的绘画》等。为了集中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家务全由夫人承担.1966年是杨宗磐的50寿辰,也是他们知命之年.他对妻子说:“你再帮我十年.”他要
10、一个大的瓦市能够容纳十多个勾栏。
11、于是翩翩带大哥哥一起漫游,来到那个勾栏林立美女如云,皇帝与官员、官员与百姓一起冶游的貌似歌舞升平的颓废时代。
12、摘要通过对《庄家不识勾栏》套曲全方位的解析,力求深入全面地挖掘、整理这一珍贵史料,试图复原历史上元杂剧演出的具体形制,使读者对在中国戏曲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元杂剧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总体认识。
13、寿州城内一片繁华,人潮熙攘,勾栏瓦肆之中更是一片热闹,甚至三三两两的兵卒也掺杂其中。
14、在工商荟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娱乐需求,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
15、诗词文翰(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诗、词、曲、赋、文墨随笔);艺术鉴赏(书、画、金石、玉器、瓷器、民间艺术);轻歌曼舞(音乐,舞蹈);瓦舍勾栏(戏曲曲艺,南腔北调);戏剧沙龙(影视戏剧,剧团活动)。
16、杂剧孕育产生于市井社会,发展于勾栏瓦肆,其对象世界简直可以说是官吏、士庶、引车卖浆者流,雅俗兼容,无所不包。
17、〔尾声〕中自“玩的是梁园月”起,至“尚兀自不肯休”止,全是排句,其中“会围棋,会蹴?……”一句把勾栏中的游艺,作了一连串的排列,这种写法,在诗,词中视为禁忌,然而在散曲中却被允许,因为诗,词讲究含蓄蕴藉,而散曲却以真率通畅为特点的缘故。
18、吹万人品很高,生活作风严肃,有人赠他一联:“平生无践勾栏迹,至死不闻绮罗香。
19、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般载杂卖》:“又有宅眷坐车子,与平头车大抵相似,但?作盖,及前后有勾栏门,垂帘。
20、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6《瓦子伎艺》条记载:“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
21、说书这一行,在旧中国是处于勾栏瓦肆中的下九流,不登大雅之堂,文字资料极少。
22、所写的“霜皮黛色已忘形,蟠石孥云拂紫冥,破壁应知飞有日,微将鳞爪示山灵”(《龙泉古柏》)诗句也是对这棵古柏的绝妙写照。院内砖砌勾栏围护着两株南北欹侧的千年古柏,其中一株黛色霜皮,枯干如劈、分叉中寄生着一株径围108公分的黑蛋树,观者无不称奇。
23、流连飞蓬柳桥下,西来斜月勾栏里。
24、宋代勾栏多同瓦市有关。
25、《武林旧事》记载:“瓦子勾栏,城内隶修内司,城外隶殿前司,或有路岐不入勾栏,只在耍用宽阔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此又艺之次者。
26、少年游?绿勾栏畔绿勾栏畔①,黄昏淡月,携手对残红。
27、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啼勾栏。
28、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了瓦舍勾栏。
29、杭州具备文化产业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勾栏”历史文化更为杭州所独有。
30、所撰传奇9种:《党人碑》、《幻缘箱》、《百福带》(又名《御袍恩》)3种,今存;《虎囊弹》、《岁寒松》、《闹勾栏》、《蜀鹃啼》、《一合相》、《双凫影》种,已佚。
31、至嘉靖年间,不仅富贵之家生活奢靡,"服饰器用,宫室车马,僭拟不可言",即使是百姓之家,房屋也建得"金碧辉煌,高耸过倍,往往重屋檐兽脊如官衙然,园囿僭拟公侯",连勾栏也装饰得富丽堂皇。
32、又看不起那种铜板论价的私娼,这才索性不去青楼勾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