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额:zū é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租税的数额。《新唐书·崔衍传》:“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
1、租额占产值的56.65%。
2、因此,较回赎旗地租额略轻些。
3、地主阶级用这些方法来压迫佃户,提高租额。
4、他长期勤苦经营,积成巨富,广置田产1600余担租额,堪称“素封”。
5、汉代更宽大,折半减收,法定的租额是十五税一。一般来说,定租活交的租额往往高于定租呆交的租额。
6、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
7、书院有历代士民所捐田产租额500余石。
8、一般水田租额高于旱田。
9、而有些豪门的私租额,最高到十税五。
10、《新唐书?崔衍传》:“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
11、邑屯田九千余亩,旗丁伙聚,鱼肉佃民,勘明丘段四至,酌定租额,造册报部,给表帖。
12、定额租租额一般高于分成制下对分制的租额。
13、十年前每石种田(……)纳租额不过五六石,至多亦不过七石。
14、垦荒永佃的租额较轻。
15、民国23年3月,公司以13.5万银元租额承租歙昱公路客运,并拓展徽杭客运联营。
16、朝廷遣人检沙田芦场,欲概增租额,子?以承买异冒占,力止之。
17、管领?其应得租额由政府所置地方官吏负责征收?然后由朝廷分别支付。
18、假定地租额不变时,地租率会随着所投资本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反比例的变化。
19、国初吴三桂留镇,以租额为赋额,相沿至今,积逋愈多,官民交困。
20、大历六年(771)?吐鲁番某寺佃农交纳地租额为每亩一石二斗(麦粟各半)。
21、时民苦荒,租额以十万计,之翰力除其?,得以蠲除。
22、华南沿海及西南诸省租额偏高,华北及西北偏低,华中及华东则居中。
23、各庄应交租额,由庄头负责承总。
24、据历史记载,当时的田租额,提高到百分之六十,最高有到百分之八十的。
25、折税茶,宋初的岁额很少,额定(宋人称租额)为二十二万余斤。
26、谷租种类较多,租额高低很不一致。
27、唐代职田实行定额租制,其租额通常限定在二斗至六斗,实际上职田佃农所受的剥削远不止此数,他们在交租之外要另交职田草,又要变米雇车搬送(或交纳脚钱),甚至还要交纳别立名目的桑课等。
28、以上共七段十一丘,载租额九石,给祠丁收税资香灯洒埽。
29、另外,封建主贪求货币,提高租额,使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30、黄元甫是个肆无忌惮的小人,每年新谷尚未登场,便将自备收租的船开了出去,争议年成好坏、租额多寡,拍桌打凳地叫嚣不休。
31、货币地租盛行,封建主的贪欲日益扩大,无休止地提高租额。
32、【出处】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33、旗地中租额最低的为存退地、庄头地和屯庄地。
34、不过,成交之后,他们要收取一个月至一个半月的房租额作为佣金。
35、整顿了吉利吉思原有的屯田?减低所纳租额。
36、地租多为定额租制,垦荒永佃的租额较轻。
37、40年代青浦西部的地租额与粮食亩产量
38、于是他主张改革农村佃制,如限定租额,保护佃权等。
40、《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背蓰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41、减租后,各类地租的租额,一般不得超过收获量的30%,最大不得超过45%。
42、因此政府田租也依照豪门租额征收,虽想与豪门争夺民众,终鲜实效。假定以r表示地租额,以c表示经营农业或采矿业的预付资本,地租率=r/c。
43、垦社对垦民收取租额最高不超过总产20%。
44、应该说,这是制定租额的合理基础。
45、租额有定额租,如索黑奴租地契约规定每亩交租一石二斗即是。
46、课田租额,每亩八升。
47、地租率的高低受地租额和所投资本的数量及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的影响。
48、2.谓承租土地、房屋等,再提高租额转租他人。
49、这时的租佃契约比唐代的详密,除写明租佃亩数、租额外,一般都写明“坐落”何处,“挽中人”或“托保人”进行租佃,按期交租“不敢拖欠”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