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叹:fèn t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愤慨叹息。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是乃 仲尼 所以愤叹‘予欲无言’也。”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嗈嗈鸣雁,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儔。” 宋 苏轼 《<王定国诗集>叙》:“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过者皆愤叹,恨不纵斧斨。”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昔读 宋 明 末野史,尝时时掷书愤叹,而不料竟亲身遇之也,呜呼!”
1、粤中猖獗,良可愤叹。
2、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
3、然琨既忠于晋室,素有重望,被拘经月,远近愤叹。
4、」球曰:「陈、窦既冤,皇太后无故幽闭,臣常痛心,天下愤叹。
5、诗中的自责和愤叹,初看似乎很零乱,其实还是有脉络可寻。
6、元忠又嫉武三思专权用事,心常愤叹,思欲诛之。
7、南朝宋谢灵运《劝伐河北表》:“昔陇西伤破,?错兴言;匈奴慢侮,贾谊愤叹。
8、」甫曰:「寿阳已东皆是吴人,夫亡国之音哀以思,鼎足强邦,一朝失职,愤叹甚积,积忧成阴,阴积成雨,雨久成水,故其域恒涝也。
9、先君往亦尝为其吏,于时危惧,恒不自保,仰首圣朝,心口愤叹,岂复得计策名昔日,自同在三邪!
10、天文县变于上,士民愤叹于下,观此事势,危如累卵,吴祚终讫,何其局哉!
11、矩以众少不足立功,每慷慨愤叹。
12、其尚书韩讠卓上疏曰:“二寇逋诛,国耻未雪,关西为豺锒之薮,杨越为鸱?之林,三京社稷,鞠为丘墟,四祖园陵,芜而不守,岂非义夫愤叹之日,烈士忘身之秋。
13、乃挥涕而诀,余无所言,闻者莫不愤叹。
14、这一段从奋翼北游的鸣雁,安亲保荣的石奋,一年三秀的灵芝等形象,联系到自己有志不就的一生悲剧,反复抒发愤叹之情,感情十分沉痛。
15、肜深怀愤叹,乃掩户自挝曰:‘缪肜,汝修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柰何不能正其家乎!
16、百姓怨毒,各怀愤叹。
17、人们无不为之“愤叹”。
18、每惟宇内未一,愤叹盈怀。
19、吾饮食起居,痰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20、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21、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
22、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
23、作者先回顾青少年时期旷达个性的形成,紧接便自责吕安事上的不敏,再检讨一生素志和立身行事之间的诸多矛盾,愤叹自已的有志不就,最后申明隐逸避世的宿愿。
24、卿情同伍员,怀酷归朕,然未能翦一仇人,馘彼凶帅,何尝不兴言愤叹,羡吴闾而长息。
25、闻者莫不愤叹。
26、每论及古今时事,常发愤叹息;著述文词锐利明快,富有批判色彩。
27、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28、诗人对世风日下,贪诈横溢,私欲难涤发出愤叹,愿效法范氏超脱污浊,置身清廉。
29、已失,受制于武三思,又无可奈何,常独自愤叹,以致弹指出血。
30、还“发愤叹息”,著论十余万言,论说治理天下之得失。至今越百年,凡有志史学正纲常者,未尝不掩卷愤叹也。
31、仲长统传》载,仲长统“每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恒发愤叹息。
32、时方推明绍述,尽黜元?群臣,希皆密预其议,自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刘挚等数十人之制,皆希为之,极其丑诋,读者愤叹。
33、《梁书?王僧辩传》:“西寇承间,复相掩袭,梁主不能固守江陵,殒身宗?,王师未及,便已降败,士民小大,皆毕寇虏,乃眷南顾,愤叹盈怀。
34、《次韵和王平甫见寄》:“我朝三四公,合力兴愤叹。
35、权咨嗟将卒,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自是拜建义校尉,领兵屯湖孰。”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生丁此时此地,真如处荆棘中,国人竟有贩人命以自肥者,尤可愤叹。
36、故门下侍郎许将宅在左,黼父事梁师成,称为恩府先生,倚其声焰,逼许氏夺之,白昼逐将家,道路愤叹。
37、自由自在的飞鸟,正与身处困境的作者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自然使作者异常愤叹。
38、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39、愍怀太子之废也,诏故臣不得辞送,众官不胜愤叹,皆冒禁拜辞。
40、侯氏好读史书,识见高远,“见奸邪逆乱之事,常掩卷愤叹;见忠孝节义之士,则钦羡不已。
41、孙中山闻讯,不胜愤叹:“前江苏惨杀韩恢,今湖北又逮华衮,革命党人危矣!
42、曾愤叹道:“吾悔读书,遂至为厮养所驱策耶!
43、嗟我愤叹,曾莫能畴。
44、余尝病天下地志谬误(2),非特妄引古记,至纪今时山川道里,远近方向,率与实舛(3),令人愤叹。
45、这一段集中抒写作者对于自身悲剧的愤叹。
46、肜深怀愤叹,乃掩户自挝曰:“缪肜,汝修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
47、被害后,闻讯禁不住悲愤叹息:“时不可为矣!
48、权咨嗟将卒,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自是拜建义校尉,领兵屯湖孰。
49、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即其他评骘之士,以至学者文家,虽意主和平,不与世迕,而见此唯物极端,且杀精神生活,则亦悲观愤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