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选:yèxuǎ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官吏赴吏部应选。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壬子年秋,余謁选至京。”清戴名世《<洪昆霞制义>序》:“吾友洪君崑霞,以诸生高等,贡於太学,遂不就有司之试而謁选以去。”清谭嗣同《先仲兄行述》:“初欲上京师謁选,因乏资,折而至臺湾。”★官吏赴部应选。《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谒选》:「昔江宁某都门谒选,先子贻之书曰:『官中还债,莫若任前省钱,时称为格论。』」《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不一日,莫稽谒选,得授无为军司户。」
1、20岁入县学,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谒选,朝考一等,以刑部七品官被任
2、姑妄言之供一笑,几时谒选到长安。
3、寻以道员谒选,授河南南汝光道。
4、后举乡试,却屡次会试不第,遂绝意科举业,随例谒选吏部,候补县令。
5、清?赵翼《瓯北诗抄》七言律七《自戏》:“姑妄言之供一笑,.几时谒选到长安。
6、康熙初,谒选,授直隶蠡县知县。
7、……天下十八省所以朝觐、谒选、计偕、工贾来者,莫不遵路于兹。
8、谒选广东连山县。
9、还曾膺拔贡于入京谒选,正在这时恰逢其病亡,才没成功。
10、末年举于乡,谒选得教谕,至日阖门死难。襄事竣,释服谒选。
11、家居八年,始谒选为中书舍人。
12、襄事竣,释服谒选。
13、嘉靖中,因贡生谒选进京,授官湖州府通判。
14、回国后,60岁那年在福建谒选,任永定知县。
15、万历癸卯,举于乡,谒选得黄岩教谕。
16、崇祯辛未以孝廉谒选得霍山教谕。
17、翌年1月,将道员改为观察使。寻以道员谒选,授河南南汝光道。
18、知州,二十年辛丑(1541)谒选,先后为许州、静宁州知州、平凉府同知。
19、后以谒选逾期,援例改授部曹。
20、胡宗宪劝吕需入仕,谒选得鸿胪寺丞。
21、弱冠举于乡,五上春官不第,遂谒选,领许州……补陕西静宁州……满考迁平凉府同知……时督府稔知先生可属大事,方表为庆阳守,而先生顾郁郁思归……上书求去,不俟报去矣。
22、谒选得上林录事。
23、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谒选》:“居停宜清静梵宇,或独院闲房,毋近闺声以撩旅思。
24、谒选得太原令,不善事上官,免归。
25、运标谒选,得湖南武陵知县。
26、《送内兄潘伯海谒选》诗:“明岁承恩日,龙池万柳青。
27、自至乾隆九年(1744年)始被召进京谒选。
28、筮仕?谒选》:“居停宜清静梵宇,或独院闲房。
29、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慨于家居多受纠缠,遂入京谒选,得涞水知县。
30、精易学,旁及诗、画,举万历乡试,谒选得寿昌致谢。
31、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
32、史四》:“壬子年秋,余谒选至京。
33、近闻多从人讨而得之,何怪乎谒选者以讨缺为常也。
34、当时有诸卫军无统属者,又有谒选及罢退军官,皆给之符牌,以待调遣。
35、后某以上舍生入誊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
36、当道过访,概不往谒;吏部截取知县,不谒选。
37、乾隆十二年入京谒选,授山东新城知县。
38、康熙十二年(1673年)赴京谒选,日以讲学为事,与当时名士魏象枢、叶方蔼等过从甚密。
39、宣统二年(1910年),谒选得滁洲知州。
40、清谭嗣同《先仲兄行述》:“初欲上京师谒选,因乏资,折而至台湾。
41、因屡试不售,乃援例谒选。
42、弘治四年,(公元一四九一年)谒选入都,上章忤旨,下诏狱。服阕,又请告在家,积十四年,犹以郎官谒选,其秉礼恬退如此。
43、北平平谷人刘登庸,谒选铨曹,邂逅逆旅,缔为婚姻。
44、嘉靖戊子(1528),谒选授肇庆府广宁县令。
45、后某以上舍生入誉录馆,谒选,得江苏常熟县尉,束装赴任,投刺谒上台。
46、卒以孝廉谒选,秉铎舒城,自论文课士外,绝无干牍私。
47、希旦早有文名,与其弟?竞爽,屡上春官,不第,遂谒选,太宰汪?阅其文,大奇之,欲授吏部主事选郎。
48、久之,不第,谒选,得光禄署正,迁应天府通判,有善政。
49、母王趣之,乃谒选。
50、南旋即援例谒选,官扬州司马,携娟娘去。
51、谒选得湖南攸县知县,复以年老见斥,殁于京师。
52、弱冠入太学,谒选授鸿胪。
53、直到45岁才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
54、万历二十八年(一六oo)举北闱,谒选授闽清令。
55、嘉靖初,谒选,得宝庆府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