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旨:fēng zh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指君主的旨意,意图。《公羊传·庄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诸侯” 汉 何休 注:“礼: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风旨。”《隋书·裴矩传》:“﹝ 裴矩 ﹞承望风旨,与时消息,使 高昌 入朝, 伊吾 献地,聚粮 且末 ,师出 玉门 。”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皇帝诚厉风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与 吉 者,俾侍太子,则一暴十寒之病庶几免矣。”2. 泛指意旨,意图。《后汉书·鲍永传》:“ 莽 以 宣 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 路平 承望风旨,规欲害 永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 梁启超 《<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各人必须由自己所见而发,不知仰承他人之风旨,苟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3. 风格旨趣。《后汉书·黄宪传》:“ 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 明 陈子龙 《六子诗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无意可寻,而风旨深永。”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由此例之,公之风旨,其视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1、后公欲除融,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
2、阶位虽高,犹之阉宦仆竖而赐爵仪同者,彼固仰承风旨云尔,曷能独行其意哉!
3、时辽王狱炽,同官承风旨,争为锻炼,洙默然。
4、兹非富弼忠于仁祖之意也,弼倾身下士,宁以宰相受台谏风旨,弼之自处何如也?
5、正色昌言不承望风旨者几人?
6、仁宗时,有宰相奉行台谏风旨之讥,今乃有台谏不敢违中书之诮,岂祖宗设官之初意哉?
7、《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阶位虽高,犹之阉宦仆竖,而赐爵仪同者,彼固仰承风旨云尔,曷能独行其意哉?
8、公究心谳狱,口多所平,及廷辩在直,不希风旨,濡首文牍,颠末七年,朝廷念掌狱至烦,为岁滋久,授太理评事,通判钦州,兼知州事。
9、《后汉书?鲍永传》:“都尉路平承望风旨,规欲害永。
10、三曰枢密院定夺军官,赏罚不当,多听阿合马风旨。
11、省中微闻之,召小吏郭从革喻以风旨,从革言之。
12、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然有同感,却又看到本书后记谆谆于声色之亡国,意在示戒,其风旨有中取者,同时特别指出书中所列曲调名足为词家考证。
13、武定侯郭勋镇广东,承宁风旨以白金试广,广拒不受。
14、郗虑承望曹操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
15、乃今老饕自肆,奸种相仍,以谄谀承风旨,以倾险设机阱,以??盗官爵。
16、右丞伯颜不花方总兵,承顺风旨,数侵辱之。
17、吏承望风旨,持之浸急,荣恐不免,奔阙自讼。
18、余国柱承其风旨,即有错误之处,同官莫敢驳正。
19、潘太史绍烈公在《处士吕晦斋先生传》中赞道:“故世之人无论贤不肖,闻其名而慕,视其颜色钦且服,领其言论风旨,如置身三岛十洲,而龌龊之气,不觉自清。
20、红楼梦:“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为总督,诸巡抚皆承望风旨,师诚独举其职。
21、有司承顺风旨并杀士谈,至今冤之。。循性阿谀,善承顺苟容,以希进取。
22、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
23、都尉路平承望风旨,规欲害永。
24、于是天下雄俊,知其风旨,莫不延颈企踵,思奋其智力。
25、言者承风旨,劾公罢郡,归于临海之私第。
26、州牧郡守承顺风旨,辟召选举,释贤取愚。
27、丞相郑清之见之大怒,五上章丐去,有“危机将发,朋比祸作”之语;且谓范顺承风旨,粉饰挤陷。
28、不知所谓‘承顺风旨’者何人?
29、侍御史沈与求劾陵承望宰执风旨,罢官,提举杭州洞霄宫。
30、【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台谏李知孝莫泽奉承风旨,凡平日睚眦之怒,悉指以从伪,弹劾无虚日。
31、不敢直言进谏,遇事多承望风旨。
32、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至如春庭落景,转蕙承风,秋雨旦睛,檐梧初下。
33、胡寅闻之,以书责闶曰:“阁下为师儒之首,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太平之典,欺天罔人孰甚焉!
34、举人承风旨,极口诋毁。
35、国柱承其风旨,即有舛错,同官莫敢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