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dòuchá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鬭茶”。比赛茶的优劣。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苏才翁尝与蔡君謨鬭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亦指供比赛的优质茶。宋范成大《题张氏新亭》诗:“烦将鍊火炊香饭,更引长泉煑鬭茶。”★亦作斗茶。
1、于是,斗茶之风油然兴盛并成为北苑茶区的一独特亮丽的特色文化。
2、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3、宋人有赛茶习俗,称之为“斗茶”。
4、壑源等私焙的茶经“斗茶”后也选作贡品。
5、经过综合的评定,才能决出斗茶的胜者。
6、稍后,唐庚贬惠州,作《斗茶记》,说:“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
7、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8、宋黎、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烙(原字左为“火”字,右上为三个“力”字,右下为“月”字)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宋朝任福建漕司(监制贡茶事)的蔡襄在奉旨修撰的《茶录》一书中,对黑瓷兔毫盏同品茶、斗茶的关系说得更明确:“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
9、清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藉资夷货。大量史藉资料表明,唐代后期,建瓯茶乡即出现了“斗茶”活动,当地人又称作“茗战”。
10、人写的笔记记述,斗茶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方面: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
11、宋梅尧臣《王仲仪寄斗茶》诗:“白乳叶家春,铢两值钱万。
12、的《斗茶图》可见一斑。
13、能评水,自古高僧近斗茶。
14、斗茶味兮轻醒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15、这是斗茶的最早记录。
16、居恒斗茶,亦仅取上方珍品碾之,未闻新制。
17、目前,全镇共有花会队伍26道,其中,座乐会(宝辇会)11道,耍乐会(龙灯、旱船、竹马、杠箱、渔樵耕读、高跷等)15道,所涉演职员达2000人之众。十棚是东茶棚宝辇、西茶棚宝辇、北茶棚宝辇、阁前茶棚宝辇、东中街茶棚宝辇、营房茶棚宝辇、香斗茶棚宝辇、宝辇茶棚宝辇和天一茶棚宝辇。
18、图中四位斗茶手分成两组,每组二人。
19、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20、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21、斗茶的操作过程大致有三,即调膏。
22、斗茶以水痕早出与为负,晚出者为胜。
23、这是宋代品茗斗茶更加深入的客观反映。
24、2006年11月第三届中国铁观音民间斗茶赛。
25、斗茶,有一个文雅的说法叫“茗战”,主要比试三点:茶,水,器。
26、二年(1112年)三月壬戍,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
27、在完成对保时捷兼并后将彻底砍掉卡宴和Panamela车型。古代斗茶与茶宴和贡茶紧密相关,具有因果关系。
28、斗茶时用半发酵的茶饼碾成细末,置碗盏中,使用初沸之水加以点注,水面浮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便于观察茶沫白色,衡量斗茶的胜负。
29、正如范仲淹的《斗茶歌》所云:因北苑茶“长安酒价减千万,京都药市无光辉。
30、兔毫盏、玳瑁盏为“斗茶”之上品。
31、斗茶游戏风靡上流社会,就连茶名也十分文人化。
32、大量史藉资料表明,唐代后期,建瓯茶乡即出现了“斗茶”活动,当地人又称作“茗战”。
33、斗品:参加斗茶的上品佳茗。
34、据悉,此次茶文化旅游节将推出八项活动:———世纪茶王大茗战唐宋时期,安溪乡间就有斗茶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35、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
36、描写中国元代斗茶的情形。
37、彼夸此竟,遂有斗茶之举。
38、主要电影作品有《斗茶》、《恋极星》。
39、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
40、到了宋代,斗茶之风日盛。
41、书院茶--一扫斗茶的杂乱、拜物风气。
42、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
43、就已有“岭外惟惠俗喜斗茶”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