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函:láng h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书匣的美称。 前蜀 韦庄 《李氏小池亭》诗:“家藏何所宝,清韵满琅函。”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四:“琅函锦篋深韜袭,留付 松阴 后辈看。”2. 指道书。 宋 晁补之 《引驾行·长春》词:“待琅函深讨,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 金 赵秉文 《鲁直乌丝襕黄庭》诗:“《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书也。”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之二九:“诗成便返青天去,遗下琅函第几籤。”3. 犹华翰。 清 顾炎武 《答李紫澜》:“春来两接琅函,著作承明,紬书金匱,自不负平生之所学。”★尊称他人的书信。《福惠全书.卷三二.陞迁部.四六禀启附》:「伏愿琅函再锡,玉节频膺。」也作「琅函」。
1、身非脉望,何曾三食琅函?
2、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吴道新在本志一开头就突出了书中的宝中之宝、重中之重的地方:“今观志中,恩赍则以神宗皇帝之诏敕玺书、慈圣太后之琅函缃帙重,法肇则以远录禅师之拈示、欧阳文忠之赞服重,阐扬则以朗目、雪浪、憨山、博山、浪杖人诸公之讲座重,篇守则以雪浪、澹居、清隐、藏之、文弱诸公之轨范重,檀越则以晋川、静峰、文端、先宫谕、司马之掖护重,纪勒则以文成、明善、石斋、半窗、伯敬诸公之记咏重,山岩洞口则以醉翁、陆子、樵川、野同、墨历诸公之镌题重,塔墓则以远公、朗目、无可、三一诸公之兆域重,而耶舍携释迦舍利于东林,吾家无咎优婆塞检储三十余颗,建塔于莲花峰顶,五色瑞光映现尤重。
3、明杨慎《艺林伐山?仙经》:“琼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书也。
4、元皇先乎象帝,独化卓然,真宰湛尔,冥寂感而通焉,故得琼简紫文,方传代学;琅函丹诀,下济浮生。
5、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所有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