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墙:qí qiáng 基本解释:[trim] 采取中间立场,在对抗党派中保持中间立场,以便显示不偏不倚或两边讨好●详细解释:见“ 骑墙 ”。亦作“ 骑墻 ”。比喻立场不明确,游移于两者之间。《智门祚禅师语录》:“若有作者,但请对众施呈,忽有骑墙察辨,呈中藏锋,忽棒忽喝,或施圆相。”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几曾有一念天堂,一念尘埃,似这般骑墻功行。”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一》:“属吏有謁见必有谈吐,有文移必有议论,就中细细察之,有据理势明白直截者,有不吞不吐骑墻两顾者。” 徐特立 《我的生活》:“其他卜者常验,细究他们的判词,发现均是两可的骑墙语。”★◎ 骑墙 qíqiáng[trim] 采取中间立场,在对抗党派中保持中间立场,以便显示不偏不倚或两边讨好★骑墙 qí qiáng,汉语词汇。比喻立场不明确,站在中间,向两方面讨好。
1、骑墙是不行的。
2、在这变化莫测气急败坏的一天里,两位原本犹豫不决的参议员,不再骑墙观望。虽然他能保持飞行但也气急败坏,他的十六位部下则四散奔逃了。
3、你迟早会倒向这边或那边,不能只是采取骑墙态度。
4、为政清廉从古至今人称颂公仆亮节继往开来胜前贤,草骑墙头因风势而倒官无正气因德殇而亡。
5、他们先是骑墙,看到哪一方快赢了就倒向哪一方;他们对非洲进行掠夺,在拉美也是这么干的,根本就不尊重其他国家的贸易。
6、又有为骑墙之见者,畏贼通贼因而作贼”(《费邑艺文存?卷中?保安团避难记》)。
7、这个钢铁巨人也因此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骑墙观望:前者将为其带来成长的机会,而后者将提供整合的可能。
8、别在所有问题上都持骑墙态度呀。
9、只要慢慢地深呼吸,而不是气急败坏地喘个不停,就不会出事。在这变化莫测气急败坏的一天里,两位原本犹豫不决的参议员,不再骑墙观望。
10、这般煞费苦心为中国辩护,既是一个“骑墙者”的谨言慎语,也自有一份对东方帝国的真情在。
11、一百零忠臣不事二主,贞妻不侍二夫,世间诸事,法理相通,你等既入我上清一派,万不可三心二意,骑墙随风势必左右不得。
12、为消除美方疑虑,利邀请美国会两个代表团做客的黎波里,主动将过去深藏的核设施呈现于美议员眼前。【出处】:《智门祚禅师语录》:“若有作者,但请对众施呈,忽有骑墙察辨,呈中藏锋,忽棒忽喝,或施圆相。
13、我必须确保铲除蓄意破坏者,建立强大的追随队伍,并且争取所有的骑墙派。
14、自由党宁可抱骑墙态度,坐待其他党派去斗争到底。
15、他不是一个属于骑墙派的人,所以在一些问题上他不怕作决定。
16、一般的政治家都是事后清,他们往往骑墙,见风驶舵,谈问题向来不直接了当。
17、钊忧患余生,以为北部党务当由溥公及本党声望素著之健全分子主持,不宜遗弃元老,委之首鼠两端之李大钊氏……立此骑墙人旗帜之下,以为党羞……
18、钱谦益极力鼓吹王世贞晚年“自悔”,并夸大其骑墙难下、无力回天之尴尬,为此,遭到钱钟书先生等人诟病。
19、直到1940年,英国一直单独对抗德国,而美国则抱骑墙态度,不肯表明自己的立场。
20、毛主席称赞“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是希望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泾渭分明,旗帜鲜明,不动摇徘徊,更不骑墙投机,当“两面人”。
21、这种骑墙的态度,与欧洲在土耳其问题上的踌躇不前联系在一起,表明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新欧洲
22、在这变化莫测气急败坏的一天里,两位原本犹豫不决的参议员,不再骑墙观望。
23、七就像李鸿章称自己是一个装裱匠,赫德似乎也是一个天生的斡旋高手,一个“骑墙者”,两面挨光,四处逢源。
24、声名狼藉之处:易卜拉希姆的出名,不仅是因为他对有组织犯罪和国际恐怖主义的骑墙,更是因为他已经或多或少地公然投身其中。
25、签名吧,界限已经得出而且非常清楚。这里不能骑墙。我们会公开此事。
26、那个人在办公室管理待十年是因为它是一个标准的骑墙派。
27、对任何事情我都不打算骑墙观望。
28、这种骑墙的态度,与欧洲在土耳其问题上的踌躇不前联系在一起,表明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新欧洲。
29、两台相应,左右相救,骑墙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