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奎:zhāng èr kuí 基本解释:京剧演员。北京人(一说安徽人或浙江人)。演老生。原为票友,后下海。清道光年间曾主持北京和春班。擅演帝王一类角色,唱腔平稳质朴。与程长庚、余三胜合称“老生三杰”。●详细解释:京剧演员。北京人(一说安徽人或浙江人)。演老生。原为票友,后下海。清道光年间曾主持北京和春班。擅演帝王一类角色,唱腔平稳质朴。与程长庚、余三胜合称“老生三杰”。
1、和梅兰芳一样,他也出身梨园世家,祖父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为老生“前三鼎甲”。
2、光绪五年,即一八七九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结识了张二奎的学生孙春恒,看了他不少戏,受到很大启发。张二奎死后,程长庚独立鳌头,成为剧坛的一面旗帜,他接替了张二奎精忠庙会首的职务,也被赐给四品顶戴。
3、张二奎清道光时任都水司经承,因酷爱京剧,被上司撤职。
4、京剧三鼎甲”指的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人才: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5、工文武老生,能戏300余出,擅演《群英会》、《华容道》、《战太平》、《捉放曹》等,他与春台班余三胜、四喜班张二奎,为京剧第一代演员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虽比余、张享名较晚,但其威望极高,名列“三鼎甲”之首。
6、之一张二奎青睐,聘为“忠恕堂”教师。
7、张二奎(1814??1864),原名士元,字子英。
8、当时一首打油诗唱道:“时尚黄腔喊似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
9、吴焘评论,张二奎在《打金枝》剧中,“金乌东升”一段唱,俨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句)气概。
10、张二奎(1814~1860)是著名京剧老生演员。
11、《天水关》等老生戏,艺宗张二奎。
12、张二奎极为感动,几欲泪下。
13、张二奎“下海”后即成名角,和与他势均力敌的余三胜、程长庚各标一帜,鼎足而三。
14、这位生于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初七、卒于光绪五年腊月十三的安徽潜山人氏,带着家乡的“弹腔”,再习昆曲,后入京都“三庆班”,成为首席老生及掌班人;继而成为三大徽班总管和精忠庙首,与余三胜、张二奎并称“老生前三杰”;他以徽班为基地,于徽汉两调中参证比较,“斟酌损益”,创成“京皮黄”,使京剧脱颖而出,被当时及后世的名家学者誉为“伶圣”、“剧神”和京剧的“鼻祖”。
15、咸丰十年(1860年)的秋天,正当张二奎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母亲病故了。
16、张二奎为京剧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7、这个证据来自同治三年有花衫演员刘宝?与军机大臣宝?同名,被御史参奏,传谕精忠庙首张二奎等,将刘宝?改名宝芸的记录。
18、那次在广和大戏楼演出时,观众出人意料地全场爆满,终场后,张二奎多次谢幕,痴迷的观众仍不肯散去。
19、光绪丙子恩科进士吴焘,别署倦游逸叟,著《梨园佳话》,别出心裁地以诗喻戏,对张二奎的唱腔作出过评论:张(二奎)如沈(?期)、宋(之问)之应制各体,堂皇冠冕,风度端凝,复加锤炼之功,则摩诘(王维)、嘉州(岑参)之《早朝大明宫》,一洗筝琶凡响矣”。
20、张二奎唱以京音为主,代表剧目有:《金水桥》、《打金砖》、《回笼鸽》、《取荥阳》、《五雷阵》及《四郎探母》等。
21、昔米喜子、张二奎、程长庚、余三胜等,一生创作甚多,年月悠久,遂至悉与其人之白骨同朽,此艺术界莫大之损失也。
22、时人以他们三位不同的演唱艺术风格而分别呼之为“徽派”(程长庚)、“汉派”(余三胜)、“京派”(亦称“奎派”,指张二奎)。
23、张二奎死后,程长庚独立鳌头,成为剧坛的一面旗帜,他接替了张二奎精忠庙会首的职务,也被赐给四品顶戴。
24、,张二奎(传系北京人)为“京派”。
25、张二奎碍于出身票友,腰工腿工自不能与出身科班的余三胜、程长庚相比,动作有时不免滞板。
26、在四喜班六年的演出生涯里,张二奎的演技日渐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7、清咸丰间随父到北京天桥卖艺,被徽居名角张二奎收为弟子,使习武生。
28、由于张二奎在京城戏剧界的威望声誉一度还曾超过余、程,有“剧界状元”之号,并在程长庚之前领袖剧坛,他被推选为半官半民的梨园界行会性组织精忠庙会首(精忠庙就是京城梨园行会组织,管理戏班的各种事务)。景师逝后,为其整理遗述,陆续发表《刘赶三何曾嘲讽李鸿章》(1981)、《戏曲史料札记二题》(1982)、《读〈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札记》(1982)、《精忠庙首琐谈》(1984)、《杨小楼艺术道路的启示》(1994)等篇,1993年为纪念景师逝世十五周年,撰《回忆景孤血先生》长文。
29、24岁时以票友身份在春和班客串的张二奎,“下海”后自创一派,不久即与程长庚、卢胜奎共享老生行当三鼎甲之誉。
30、张二奎(1814年-----1864年),北京人。
31、如今,余三胜、程长庚都有传记传世,而唯独与他们同领风骚的张二奎没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32、进京三杰,即清朝晚期四大徽班进京的三大领袖人物,分别是:程长庚1811-1880(徽派),余三胜1802-1866(汉派),张二奎1813-1860(京派)。
33、余三胜成名的时间早于“三鼎甲”中的程长庚、张二奎。
34、咸丰、同治年间隶四喜部搭班演出,为张二奎所倚重,常为张配戏,相得益彰。
35、其徒谭鑫培汇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王九龄、孙春恒五家之长,成一门之艺,人称谭派,尊为伶界大王。
36、早期的京剧以老生的唱工戏和唱做并重的戏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著名的老生演员,如道光年间的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光绪年间的谭鑫培、孙菊仙,以及后来的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周信芳等。
37、这种尚戏之风确实同张二奎有深厚渊源。
38、本书汇集了程长庚、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梅巧玲、杨小楼、张二奎、孙化成、刘鸿声、余叔岩等一百位著名艺人的小史。
39、在小荣椿班学文武老生,宗张二奎派,光绪三十年创办喜连成社科班,后改名富连成社,凡四十余年,出了不少京剧人才。
40、杨、俞为张二奎左膀右臂,一时有“忠恕堂文武双璧”之称。
41、1845年,张二奎加入四大徽班之一的四喜班,不久便成了班里的主演和领班人,曾为该班班主。
42、张二奎因触犯规定而被革职,为了生计,他正式下海搭和春班演出,后入四喜班。
43、幼拜张二奎为师,出科后曾主持春台班多年,以武生挑班唱大轴。
44、父陆玉凤,早年受业于张二奎,与杨月楼、俞菊笙是师兄弟。
45、二奎身后萧条,张二奎有一子一女,女儿许配著名京剧艺人蕴华堂主人武旦张芷芳为继室。
46、张二奎故后,以王九龄名为该班头牌老生。
47、张二奎出生地历来说法不一。
48、他与程长庚、张二奎被并称为“老生三杰”。
49、这次演出,咸丰帝对演刘备的张二奎印象极深,得知他是精忠庙会首,就赏赐他四品顶戴。
50、这对于职业演员可算是难得的际遇,但对此时还是票友的张二奎,反倒招致了一场大的风波。
51、杨小楼父亲杨月楼(1849-1890)字月楼,拜张二奎后,习老生、武生,排名玉楼,与俞玉笙(菊笙)为师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