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惰:yóuduò 基本解释:[loaf]游荡懒惰游惰习气游惰不事。——清·洪亮吉《治平篇》●详细解释:亦作“游堕”。游荡懒惰。《商君书·垦令》:“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故山甫勤於夙夜,而吴汉不离公门,岂有游堕哉!”宋秦观《财用下》:“岁时出行诸郊,召见耆老,问以疾苦及所愿欲,而不得者为罢行之,而罚其游惰不听命者。”谢觉哉《不惑集·知识青年参加体力劳动问题》:“现在甚至就是从前的游惰分子,也大都不游惰了。”亦作“游堕”。游荡懒惰。《宋书·孔季恭传》:“季恭到任,务存治实,敕止浮华,翦罚游惰,由是寇盗衰止,境内肃清。”唐白居易《息游堕策》:“当今游堕者逸而利,农桑者劳而伤。”宋苏辙《游太山·岳下》诗:“游堕愧无齎,技巧穷殊态。”元孛术鲁翀《大都乡试策问》:“游惰萃於都城,况其远者乎!”★◎游惰yóuduò[loaf]游荡懒惰游惰习气游惰不事。——清·洪亮吉《治平篇》
1、自京东、西择其膏腴未耕之处,申以劝课,借闲旷之地,募游惰之民,别置版图,便宜从事,酌民力之丰寡,相农亩之硗瘠,均配畀之,无烦督课。
2、季恭到任,务存治实,敕止浮华,翦罚游惰,由是寇盗衰止,境内肃清。
3、清赵翼《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
4、宋金盈之《醉翁谈录?平康巷陌记?平康总序》:“多有游惰者於三曲中而为诸媪所养,俗呼为庙客。
5、府君之言曰:吾少耽游惰,往还湘潭市肆,与裘马少年相逐(8),或日高酣寝。
6、遂使游惰实繁,寇攘未息。
7、《?书?商鞅》:“功坚其心,纠其民于农牧,使?之游惰无所业者,转而傅井亩,是故盖藏有馀,而赋税亦不至于缺乏。
8、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9、清赵翼《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唐白居易《息游惰策》:“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
10、《息游惰策》:“念异货之败度,则寡欲,而人著诚矣。
11、东起五叉路口,西至娘热路,中与夺底路、色拉路相交。及至青幡禁乎游惰,田赋度乎顷亩,与夺在己,良薄澹口。
12、营规是指点名、演操、巡更、放哨等;家规是指禁嫖赌、戒游惰,慎语言,敬尊长。
13、臣愿斥游惰之人以笃其耕植,省不急之费以赡其黎元,则廪蓄不乏矣!
14、唐白居易《息游惰策》:“托迹於军籍释流者,可返躬於东作,欲其浮惰其可得乎?
15、犹或协游惰之夫,释耒耜之
16、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17、所得皆市井游惰,旬日而足。
18、指空手;(2)旧时指游惰不从事生产。
19、值蝗灾,设六条拊循:优礼德望,馈饷高年,旌奖孝义,经理茕独,讥警游惰,约束过犯。
20、训家规主要是禁嫖赌、戒游惰、慎语言、敬尊长。
21、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惰、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约里奥·居里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的情义。人,作为社会的人,起首并每每接触的是哺育本人的生身父母,情同骨肉的兄弟姐妹。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谱写着咱们的多彩人生,维系着这个社会的生存与成长。
22、河南尝招战士,率皆游惰市人,不闲训练。
23、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况省标之兵,游惰浮嚣,华衣美食。
24、楚雄的女女有喜游惰不习女工的风俗。
25、唐白居易《策林二?息游惰》:“劳逸既悬,利病相诱,则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织妇之手,皆欲投杼而刺文。
26、迟日会当摒挡蓄资,儿仍作布客,争似游惰过日。
27、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惰、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约里奥·居里
28、其人少游惰,不能操农务,家屡贫。
29、《北齐书?儒林传序》:“幸朝章宽简,政网疏阔……纵有游惰,亦不检治,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
30、【示例】宋?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十:“此三者农夫皆兼为之,而游惰末作之民,亦不免于庸调。
31、置五保以检察奸盗,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又下三司议,皆不果行。
32、不修之过,一曰交非其人,(所交不限士庶,但凶恶及游惰无行,众所不齿者。
33、近欲分布沿河,使自种殖,然游惰之人不知耕稼,群饮赌博习以成风,是徒烦有司征索课租而已。【示例】宋?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十:“此三者农夫皆兼为之,而游惰末作之民,亦不免于庸调。
34、一戒游惰;二戒奢侈;三戒犯分;四戒酗酒;五戒淫行;六戒争斗;七戒刁唆;八戒越占;九戒窃盗;十戒从匪;十一戒*博;十二戒同宗构讼。
35、一家人中常有一二人不听从教育,“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36、犹或胁游惰之夫,释耒耜之用,钩锄弦木,窃弄於乡闾之间,矧饥?之岁乎?
37、这种敌意,并没有随着北周吞并北齐而减弱,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态,歧视原北齐控制的所谓山东之人,称其为“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
38、如是而再游惰自甘暴弃废业,则是咎由自取,穷苦再无所怨尤矣。
39、故当人其人而火其书,驱天下之游惰以惜天下之财费,则国用自足而野无游民矣。
40、《原士》:“而游惰者且齿甘乘肥,三代下之国家,所以有岌岌之势也。
41、《李仁之传》:“狱讼衰止,游惰皆敛迹。
42、对不耕田的游惰者,也要严加处罚。
43、国霖治琼,奖励耕织,警戒游惰。
44、及至青幡禁乎游惰,田赋度乎顷亩,与夺在己,良薄澹口。
45、《出郭》诗:“自惭游惰无营业,高柳阴中话雨?。
46、村中二百余家,凡贫者俱量给资本,乡以此无游惰。
47、以强迫僧道还俗,既不能改业力农,“不过市井中添无数游惰生事之辈耳。
48、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8),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
49、楚雄一带因此有了土布的生产,妇女们游惰之习也有所改变。
50、仍量家立社,计地设闾,检其出入,督其游惰。
51、近欲分布沿河,使自种殖,然游惰之人不知耕稼,群饮赌博习以成风,是徒烦有司征索课租而已。
52、在官重农桑,教民勤耕织,戒游惰,著《农桑易知录》。
53、守宰亲民之主,牧伯调俗之司,宜严课农桑,罔令游惰,揆景肆力,必穷地利,固修堤防,考校殿最。
54、在杭州时他抑制地方豪强,整治游惰风,卓有成效。
55、《息游惰策》:“故王者平均其贵贱,调节其重轻;使百货通流,四人交利。
56、一百三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女真人彻底汉化以后,已经没有了百年前崛起时候的血性,军中游惰,军前怠慢,畏敌如虎。
57、盛昱为祭酒,与司业治麟究心教士之法,大治学舍,加膏火,定积分日程,惩游惰,奖朴学,士习为之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