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面:fùmiàn 基本解释:动物身上胸部、腹部的那一面。●详细解释:动物身上胸部、腹部的那一面。
1、三孔腺数量较少,只在体腹面。
2、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从外形颜色观察,鳖通常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3、杂拟谷盗的头部腹面两眼之间的距离约为复眼直径的3倍;触角向顶端逐步膨大,膨大的节数在3节以上。
4、生活时背部灰黑色,两侧及腹面银白色。
5、前胸背板盘区黑色,盘区的前、后缘及敞边血红色;小盾片黑色;鞘翅血红色,敞边上有两个大黑斑;刺突黑色;腹面黑色;足火黄色,基节、转节和腿节部黑色。
6、口器可伸缩折叠,以唇瓣直接舐吸食物,唇瓣腹面有对称排列的假气管,食物由此流人两唇瓣间的口腔。
7、还有一个被“激发”的领域为“丘脑下部”,这个部位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具有“控制”的职能,管理人的体温、饥饱程度以及疲惫程度。
8、生活时背面暗褐或棕褐色,腹面灰褐色。
9、纳精囊孔开口子6/7、7/8、8/9体节之间腹面两侧。
10、结果表明:鲇脑垂体由两个不同部位的胚胎细胞形成,原始口腔背壁外胚层分离出来的细胞构成腺垂体的前外侧部( rpd )和中外侧部( ppd ) ,从间脑腹面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构成腺垂体中间部( pi )及神经垂体( nh ) 。
11、腹面灰黄色,有多个尖棘,沿身体边缘排列。
12、不过到了中段,产道最宽的方位就转了90度,也就是卵形长轴分别朝向孕妇腹面与背面。
13、巢的大小为直径50?80厘米,每窝寓产卵2?5枚,通常为3?4枚,卵的颜色为暗白色,有时带有稀疏的褐色斑点和斑纹。个体头部灰棕色;唇、下颏至前胸暗白色;颈、肩、体两侧稍黄色,背部红棕色;腹面白色或黄白色,尾尖白色。
14、被包含交互线的腹面陷纹黑色与银色的,在峡部与腹的区域上的发展良好的。
15、眶上鳞小而不宽大;鼻孔约位于眼与吻端的中部,呈一斜置的裂隙;腋胯间腹面一纵行有鳞片77-84(平均80.5)枚。
16、其腹面口区具二环围口纤毛列及一口前纤毛列;背面具一列背刚毛;腹面纤毛列的数目可发生较大变动。
17、液浸标本背面颜色变暗,腹面浅黄白。
18、通身紫褐色,腹面稍浅,尾末端白色,其长度变异甚大。
19、支架腹面应与波浪吻合贴服。
20、出水孔位于腹面中部,属于无角齿腹孔型(仅见于姬蛙科)。
21、背面黑褐色,有浅黄色斑,腹面颜色较浅。
22、一百零头部腹面中央有口,有触须4对,触角和触手各2个。
23、两性生殖孔都开口于腹面末端。
24、背面浅黄绿色;尾末端有横纹,腹面灰白色。
25、中国有日本锯鲨1种,分布于黄海和东海,偶见于南海,及朝鲜和日本沿海。位于身体的两侧,而锯鳐则位于身体的腹面,还有锯鳐吻锯上没有像锯鲨那样的须。
26、腹部背面及腹面的刚毛均比模式种的长而多。
27、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全身具软骨质的骨骼系统,体被?鳞,口位于头部腹面,歪尾,肠内有螺旋瓣。
28、这些信息通常都是腹面的或者是攻击性的。
29、蝮蛇别名土公蛇、土虺蛇,头呈三角形,吻端圆,背面为灰褐或深褐色,腹面灰白,头背有一深色的“八”形斑,尾圆而钝,全长约40?60crn,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田野,溪沟边或杂草中,多在早,晚活动。
30、DrudeinEngl.u.Prantl,Nat.Pflanzenfam.3(8):215.1898.分生果的侧翅彼此分离,外缘离开(仅在山芎属ConioselinumFisch.内彼此紧贴,侧棱较背棱宽2倍),果实椭圆形,基部稍圆或略带心形;胚乳腹面平直。
31、雌虫虫体腹面膜质内凹,由于紧贴植物枝条着生,因而可以区分背腹两面。
32、背部颇宽,两侧较平至尾部渐变细,腹面甚狭。
33、背侧暗褐色,腹面浅白。
34、茎长2-4厘米,羽状分枝,枝长1-1.5厘米,腹面有纤细的鞭状枝;茎横断面椭圆形,表皮细胞比内部细胞大;假根着生于鞭状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