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思:yìs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超逸的思想。南朝梁沉约《<棋品>序》:“是以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争流。”唐王勃《游庙山赋》:“驱逸思於方外,跼高情於天下。”清姚莹《论诗绝句》之十:“大江日夜客心悲,发语苍茫逸思飞。”
1、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滥觞。
2、理想的佳人必须是“加以天时开朗,逸思雕华,妙解文章,尤工诗赋。
3、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4、善画人物及寒林,逸思奇僻,经岁月方成一图,成则惊人。
5、温庭筠不遇终身,敏才逸思,徒消费于红薇斗帐之中。
6、隐逸思想早在《庄子》书中就体现得很强烈了,隐逸主题可以追溯到《楚辞》中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7、诚如清?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就在逸思胡思乱想之际,想起死囚在行刑前,通常最後一餐,都会有鸡及香烟。
8、后期,在政治上绝望之后,道家的出世隐逸思想才转占主要地位,同时兼有儒家出世思想。
9、我于拙著中多次试解“红楼梦”三字之旨义,不独是为了解字面义??即“字典释义”,更要领会作者雪芹的铸词与寄意,因此不辞再三絮絮,知者谅之。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是唐代诗人白写下的一组五首的七绝记,这是其中第二首,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
10、四是逸思区,位于教学楼前,占地17000平方米,包括草坪、雕塑、喷泉、走廊等艺术景点。
11、温庭筠不遇终身,敏才逸思,徒消费于红薇斗帐之中。现在北京逸思国际教育集团担任PEC,专门从事教育培训。
12、《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的隐逸思想》,《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3、该诗描写了诗人泛舟湘口所见美丽如画的风光景色,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心境及欲超脱尘世的隐逸思想。
14、第二章论述了隐逸思想形成的渊源。
15、师于蒋宥,亦精人物,兼工杂画,笔有逸思。
16、两个「职业杀手」又是否传说中的「牛头马面」,而逸思又是否能自救逃出鬼门关呢?
17、其中蕴含的隐逸思想并非仅仅消极避世。
18、因此,济世和隐逸思想成为其文化心态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的两种人生价值取向,并对韦应物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这与当时的山水文学以及隐逸思想有很深的关。
20、图绘高士独坐兀崖之上,停琴仰望,似随着山谷中的天籁之音而逸思飞扬。
21、而郭光灿对他率领的量子信息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明确反对科学研究中这种不求进取的安逸思想。
22、总的说来,此诗之妙不在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可句摘,恰如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四溟诗话》)。
23、至于其他许多人的作品中,表达隐逸思想的地方就不胜枚举了。
24、清姚莹《论诗绝句》之十:“大江日夜客心悲,发语苍茫逸思飞。
25、正如中国文人的隐逸思想。
26、另一方面,遁世的隐逸思想开始抬头,随之也出现了一些田园诗歌。
27、摊书一室中,逸思无由骋。
28、至于隐逸思想受到玄学风气的影响在《游仙诗》中也有鲜明的表现。
29、唐方干《许员外新阳别业》诗:“莫恣高情求逸思,须防急诏用长材。
30、爱好诗词文章,清才逸思,虽忧困而不废吟咏。
31、《春夜过长孙绎别业》诗:“含毫凝逸思,酌水话幽心。
32、加以天时开朗,逸思雕华,妙解文章,尤工诗赋。
33、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宣扬隐逸思想,辞意清新洗炼。
34、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35、巨然的画趣味与众不同,画中的点景人物与其它作品的不同处,在于人物似乎远离世俗,隐逸思想较浓,如《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
36、南朝梁沉约《<棋品>序》:“是以汉魏名贤,高品间出:晋宋盛士,逸思争流。
37、梦”以下是《寄西湖友》诗,诗意清新隽永,表达了王守仁高洁出世的隐逸思想。
38、它是传统的隐逸思想,而不是佛家的涅盘清静。
39、但有逸思牵梦渚,且怀长志摘金乌。
40、1991年在扬州召开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国古代散曲研讨会上,所提交的论文《马致远的隐逸思想探析》,被选人《散曲研究论文集》,1990年在石家庄召开的关汉卿学术研讨会上,为大会所提交的论文《出神人化巧发奇中》,被选入大会论文集《蛘汉卿研究新论》。
41、王新王新建伯安博学通达,诗非所优,然亦有幽逸思致。
42、病可令起,疲可令爽,吟坛发其逸思,谈席涤其玄衿。
43、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淡雅、精致而又亲切。
44、唐王勃《游庙山赋》:“驱逸思於方外,?高情於天下。
45、工诗,冲澹有逸思。
46、这类人从名义上不能算做隐士,但却大有隐逸思想。
47、总的说来,这首诗的巧妙不在于景物具体描绘的工致,而在于即景发兴,艺术想象奇特,铸词造语独到,能启人逸思,通篇有味而不能句句分解,正如明代谢榛所说:“以兴为主,浑然成篇,此诗之入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