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白笔:zān bái b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时史官、谏官入朝,或近臣侍从,插笔于帽,以便随时记录、书写。后插白笔,为官员冠饰之一。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簪白笔》:“簪白笔,古珥笔之遗象也。腰带剑、珥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宋史·舆服志四》:“立笔,古人臣簪笔之遗象。其制削竹为干,裹以緋罗,以黄丝为毫,拓以银缕叶,插於冠后。旧令,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笔、武官则否,今文武皆簪焉。”★古时史官﹑谏官入朝﹐或近臣侍从﹐插笔于帽﹐以便随时记录﹑书写◇插白笔﹐为官员冠饰之一。
1、汉代有“簪白笔”制度。
2、这种携带笔的方法,称簪白笔。
3、并在冠后簪白笔。
4、明宋濂《和王内翰见怀韵》:“奇才不换金城百,宠名赏簪白笔双。
5、《太平御览》卷六八八引《魏略》:“明帝时尝大会殿中,御史簪白笔侧阶而坐。
6、官员头戴冠,身穿宽袍大袖,腰配书刀,手执笏板(上朝用的记事工具),耳簪白笔。
7、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
8、晋以后,簪白笔制度不再行时,所以笔杆变短。
9、这是汉代簪白笔的事例。
10、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簪白笔》:“簪白笔,古珥笔之遗象也。
11、朝廷的高级官员穿着绿袍服,他们头上戴冠,身穿宽袍大袖,腰配书刀,手执笏板,耳簪白笔,一个个神情严肃。
12、称“簪白笔”。
13、忘情簪白笔,假梦入青山。
14、湖北云梦秦笔上端,也削尖,可能秦时已有簪白笔的作法。
15、旧令,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笔、武官则否,今文武皆簪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