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心:wàng x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教语。谓妄生分别之心。《大乘起信论》:“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 唐 元稹 《酬知退》诗:“莫着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1、遍观,即将我们的心灵扩充至极,以容纳种种义;反面说,也就是把我们陷于一隅之见的妄心一一去掉,于是可以汇成一大义理世界,而各各不相碍。
2、空境,无所明了,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无明是粗细烦恼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根源。
3、隐几而卧”;“诸妄”语出《习觉经》“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4、以真如法常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故无有断。
5、又此妄心,亲迷真起,迷真取妄,故名为妄。
6、我们自有生以来,迷昧真心,都在妄心
7、如妄识、妄心、妄念、妄执、妄情、妄分别等。
8、然而现今距离圣人的时代愈来愈远,人心世道浇漓淡薄,错解‘一切法在心’的意义,于是只认识心中攀缘六尘影像的妄心,认为极乐净土在人内心之中,而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9、阿赖耶识又名藏识,它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也是无始以来,生死流转的根本。
10、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
11、(中略)欲了妄情须知妄业,故作法受还熏妄心,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
12、而此真空非迷妄心所能想像之空,乃无分别之本来即空。
13、干屎橛为污秽之物,而佛为清净身,云门以不净答清净之问,乃示人当离分别妄想,若执妄心分别,其过大于须弥山。
14、菩萨的身像光朋火焰,象征肯乳以智慧光明来破除妄心黑?。
15、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16、然此妄心,与诸妄境,相依而有。
17、出处宋?苏轼《次韵答子由》诗:“好语如珠串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18、关于妄心的作
19、败道由妄心,成道也由心。
20、其实,《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说的真如心与虚妄心,妄心所现即生死法,真心即涅盘。
21、心倒,即妄心邪识。
22、【出处】宋?苏轼《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23、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24、我等自心佛,本来具足无量功德,比十地还大,只缘妄心不息,时时执著外境,遮障真如自性。
25、妄心妄境,如鱼吞钩,痛楚割截身心;真心正念,不被钩牵,功如圆满明月。
26、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27、爱名声,爱地位,爱钱财,爱风花雪月,爱歌舞美人,这些无穷无尽的妄心、爱缘,蒙蔽了人的真性,并由此而产生出无穷无尽的烦恼。
28、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的本性,只因妄想执着,成为妄心。
29、无住的禅法,上承净众寺无相(金和尚),以强调无忆、无念、莫忘为特色,说一切众生,本来清净、圆满,众生因一念之妄心而流转三界,只要坚持‘无念’、无是无非、无爱无憎,即可达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