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保太监:sānbǎotàijiàn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明成祖时大航海家太监郑和,小字三保,故称“三保太监”。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六·三保太监》:“永乐丁亥,命太监郑和、王景弘、侯显三人往东南诸国,赏赐宣諭。今人以为三保太监下洋,不知郑和旧名三保,皆靖难内臣有功者。”★明成祖太监郑和,小字三保,故称为「三保太监」。参见「郑和」条。
1、三保太监郑和1 40 9年下西洋,首次造访马六甲时曾在这座山上扎营。
2、最早是因明代三保太监郑和1406年访问马六甲时驻扎于此并经常在山上散步而得名“三保山”。
3、三保太监郑和原在这一带开凿了七口井,现只剩下二口。
4、出处:明?罗懋登《三保太监下西洋记》第二十一回:“那是个例子,常言道:十法九例,无例不成法。
5、郑和,云南人,就是人们所说的三保太监。
6、(阿拉伯贵族後裔),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7、印尼中爪哇的三宝垄,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停留过的地方。
8、郑和,人称三保太监。
9、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
10、这就开始了历史上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的重大事件。
11、明代大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曾从此经过。
12、成祖乃命三保太监即刻启程下西洋,名为出使藩夷以扬大明国威,实乃为寻浮水之沙以医王阉之病也。
13、古时明史记载满剌伽,永乐七年(1410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封西利八儿速喇为满喇加王,从此不隶属暹罗。
14、1405年7月11日,作为27800名船员的统帅,三保太监郑和来到了浏河北岸的“天妃庙”跪拜,乞求海神林娘娘庇护。出处:明?罗懋登《三保太监下西洋记》第二十一回:“那是个例子,常言道:十法九例,无例不成法。
15、上联:明代名医匡愚,字希贤,精于医术,曾随三保太监郑和三次三使外国,以名医家闻于当时。
16、明永乐间,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舟师驻泊长乐时,曾在此修三贤祠并建亭,俗称三保岩。
17、匡愈:明代名医,字希贤,精于医术,曾随三保太监郑和三次出使外国,以名医家闻于当时。
18、三保太监郑和而建的。
19、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敕建,不久被焚毁.宣德五年(1430年)三保太监郑和奏准重建。
20、今天的郑和庙中,仅存两口水井,相传就是三保太监郑和奉旨出使马六甲时,开凿出来供随从人员
21、明朝三保太监下西洋曾两次在太平港避风。
22、有明初三保太监郑和府第,明代称三保老爹胡同或三宝胡同。
23、1 40 5年至1 43 3年,明朝三保太监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至少5次到访马六甲。
24、三保太监郑和而命名的。
25、明初三保太监郑和府第在此,故名。
26、他派三保太监几次下西洋,一来是为了找寻建文皇帝的下落,二来则是为了探查这批珍宝。
27、现公园内立有“明三保太监郑和故里”碑,并在碑附近发现民房建筑遗迹。
28、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保太监下西洋。
29、三保洞(San Poh Tong)系为纪念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建,位于马来西亚怡保市南郊。
30、,因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三保太监)的府第在此,为纪念他而得地名,“三不老”实为“三保老”的讹称。
31、[郑和]明朝航海家,原名马三保,民间称他三保太监,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人物。
32、三保太监下西洋,是世界远航史上的创举,传为“明初盛事”。
33、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敕建,不久被焚毁.宣德五年(1430年)三保太监郑和奏准重建。
34、陪同人员向江主席介绍说,那人就是明朝三保太监郑和。
35、可见三保太监已讹称三不老。
36、公元1406年,明朝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经访问过当时的马六甲王朝。而挟两江之水的刘家港,在三保太监郑和的眼里,却是天造地设的良港。
37、又名三保庙,是为了纪念1405年至1435年间七下西洋的中国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建的。
38、时期,尤以明代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海运事业空前发展,国际交往更为扩大。
39、寺院内有一岩洞,取名“三宝洞”,不足10平方米,圆形,里面供奉着一尊三保太监的全身像。
40、又传三保太监郑和曾访问此地,他的随行人员也有人在此地留居,所以这里有很多华人。
41、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42、时人称为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43、至于今天的三不老胡同是三保太监郑和故居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