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zhànguócè 基本解释: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北宋时有散佚,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失传已久的部分内容。●详细解释: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北宋时有散佚,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失传已久的部分内容。★书名。汉刘向辑,三三卷。依国别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记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政治大事及当时策士的言论行动。描写人事,运用夸饰、比喻、排比等手法,语言形象鲜明,辩辞宏肆瑰丽,刻划历史人物亦活跃生动,为我国重要的史料。今通行有汉高诱注本。也称为「短长书」、「国策」、「长书」。
1、……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战国策?楚策一》,此乃历史公论,反映了楚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2、《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
3、【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4、《左传》中有两个著名的战争故事,一个是“曹刿论战”,一个是“子鱼论战”。[15]肉食,指高位厚禄而不学无识者,来自《战国策?曹刿论战》“肉食者鄙”。
5、《战国策?齐策三》:“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於天下也。
6、龙阳泣鱼:典故源自《战国策.魏策四》,释曰: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7、近现代以来,对《战国策》的专题研究趋势详细和深入。
8、dōng mén wúㄉㄨㄙㄇㄣ?ㄨ?东门吴(东门吴)《战国策?秦策三》:“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
9、『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後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10、示例《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11、出处:《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12、《战国策?楚策一》:“於是楚王游於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
13、《战国策?齐策四》:“今先生设为不宦,訾养千钟,徒百人,不宦则然矣,而富过毕也。
14、《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15、在异基因骨髓移植刚起步时,陆大夫整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6、《战国策?秦策五》:“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於累卵而不寿於朝生。
17、绘答书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
18、《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
19、据王氏老人回忆??馗字的出处是刘向的《战国策?齐策》“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伯首,名高天下,光照邻国”,即:九九归一,至高至尊。第二天一早,双方又来到府衙,等顾知府的评判,只见顾嘉衡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20、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21、《战国策》中,流传甚广的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即提到冯谖奉孟尝君之命到薛地收债,
22、《战国策?魏策一》:“粟粮漕庾,不下十万。
23、语出《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24、《战国策》曰:“韩之剑戟,出于棠溪。
25、他写的《战国策书录》,就是一份著名的编辑报告。
26、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27、主要包括:《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南华经余事杂录》二卷、《玉堂丛语》八卷、《历科廷试状元策》十一卷、《四书直解指南》二十七卷、《明四先生文范》四卷、《词林历官表》三卷、《皇明人物考》六卷、《明世说》、《杨升庵集》一百卷、《能文必要》四卷、《小学图注》九卷、《雨苏经解》、《释道精解》十六卷、《新锓翰林校正鳌头合并古今家诗学会海大成》十八卷、《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百零六卷、《中原文献》二十四卷、《汉魏诸名家集二十二种》一百三十一卷、《考工记解》二卷、《闽忠传志》一卷、《庄子阙误》一卷、《焦氏类林》八卷、《石室秘传》十卷、《战国策玉冰壶》八卷、《两汉粹宝评林》三卷、《通鉴纪事本末前编》十二卷、《张子湖集》八卷附录一卷、《坡仙集》十六卷、《五言律细》与《七言律细》各一卷、《明文珠玑》十卷等。
28、《战国策》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9、【示例】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今秦地形,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
30、三告投杼《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31、《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32、长更折节读书,通左氏春秋战国策及孙吴兵法,时天下瓦解,每有不遇真主之叹。
33、《战国策·西周策》说:“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也有“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记载。
34、《战国策?齐策四》:“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李纯甫《屏山故人外传》云:“德卿以孝友闻,又喜名节,蔼然仁义人也。
35、《战国策?秦策一》:“襄主错龟数策占兆,以视利害。
36、《战国策?燕策三》:“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惟荆卿留意焉。
37、古史和古文字方面有《耒耜》、《再论小屯与仰韶》、《〈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论〈战国策〉的编写及其有关苏秦诸问题》、《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质》、《论西周是封建社会??兼论殷代社会性质》、《陈侯四器考释》、《金文嘏辞释例》、《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甲骨文中所见的儒》、《西周墙盘铭文笺释》、《西周利簋文笺释》、《周原甲骨初论》等论文,论证古史、考辨文字,不乏独到的见解。
38、但白璧微瑕,《战国策》高诱注文仍值得后人仔细深入研究。
39、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40、外有国难,内聚奸臣,不务众子而务众妇,如此,一旦山陵崩驰,社稷不稳,则一殆也。《战国策?赵策四》:“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於赵?
41、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此臣日夜切齿腐心也。
42、“澄子亡衣”(《吕氏春秋?淫辞》),讽刺利令智昏者;“邻人之女不嫁”(《战国策?齐策》)、“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揭露面目虚伪、行为龌龊者;“汉阴丈人”(《庄子?天地》),突出愚者顽固;“井底之蛙”(《庄子?秋水》),讥讽浅见之人的盲目自满;郑袖(《韩非子?内储说下》)、楚余(《韩非子?劫弑臣》),则概括了嫉妒者的形象。
43、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就提出“爱国”和“爱国如家”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朴素的骨肉亲、乡土情、民族魂逐步上升为对国家共同命运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产生为祖国的昌盛和繁荣献身的思想,把施之于家的伦理情感施之于国,这就产生了爱国主义。
44、《战国策?齐策四》:“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君知之乎?
45、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46、示例《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四字成语,出自《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47、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48、出处《战国策?楚策四》:“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
49、《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50、《战国策?秦策三》:“夏育,太史启叱呼骇三军,然而身死於庸夫。
51、如《战国策》:“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
52、《战国策?燕策二》:“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於布衣。
53、如《战国策?燕策》:“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54、摘要《战国策》是《史记》中战国部分的主要资料来源,司马迁根据行文的需要和纂史的标准,对其采取了基本全录、概括改写等方法,使杂散于《战国策》中事件,更加条理、通顺、简洁,使之成为较为合理真实的史料。
55、《战国策?赵策二》:“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
56、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二》:“鸡骇之犀,当为骇鸡之犀。
57、【出处】《战国策?楚策》:“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流动人口的骤增,却给这里增添了社会治安难以驾驭的变数。
58、(典源)《战国策?赵策一》:“腹击为室而钜,荆敢言之主。
59、【出处】《战国策?秦策三》:“正乱批患,折难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