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huá y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简称。有三种译本。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敢书细字注鱼虫,要传《华严》八千偈。”2. 佛教语。天台宗所说“五时”教之一。指 释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树下所说的大乘无上法门。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隋 以来判教诸师,皆曰‘华严’日出时,‘法华’日中时,‘涅槃’日入时。”3. 指华严宗所说的大乘境界。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诗之二:“华严帝网重重现,广乐钧天窃窃听。”★华严,即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发源地在陕西西安长安区的华严寺和陕西户县的草堂寺。
1、原来别行,到了宋代,也就是1011年?1088年的晋水净源才录疏以配经,编为120卷,称为《华严经疏注》。
2、高丽僧义天,原为高丽文宗第四子,年十一出家于灵通寺,习华严教观,后被封为?世僧统。宪宗元和五年(810),答宪宗之问,述华严法界之义,以深惬帝旨,加号“僧统清凉国尊者”。
3、勤学无惰,内外兼通,华严一宗,尤所精达。
4、如《华严经》中有无量诸大龙王,如毗楼博叉龙王、婆竭罗龙王等,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云云。
5、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约300人,寺庙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年寺……等。秋兰,又名建兰,分布在仙峰寺、华严顶、弓背山等处的深谷之中,每年开花两次;第一次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梗着花7至9朵;第二次为9月,着花3至7机。
6、大家沿着这摩崖石刻向东,咱们看到了位于焦山东北侧的一座面临大江、背倚峭壁的两层楼临水修筑,这就是“华严阁”。
7、华严承蒙您的支持与鼓励,得以贯彻专业服务,嘉惠这群身心障碍朋友,我们深信,只要持续的关怀与协助,他们的生活不再灰白,一样可以活出生命的色彩。
8、著有《小学百问》、《文字学浅说》、《音韵发伏》、《小晴云论书》、《说文建首形音易知》、《华严字母学音篇》等。
9、记者正在第八会议室旁听。华严八会此义则前后相成。
10、如上京开龙寺圆通悟理大师鲜演,即以专攻《华严》著名,撰《华严悬谈抉择》六卷以阐扬澄观之说。
11、2010年起,坐地铁玩遍上海才是正经事。此乃华严经事事无碍境界。
12、法藏所说:依《华严五教章》卷一之意,断三界之烦恼业、离分段生死而证得之声闻涅盘,为声闻乘之体,喻为羊车;断三界之烦恼业、离分段生死而证得之缘觉涅盘,是缘觉乘之体,喻为鹿车;断三界之烦恼及所知二障、离分段生死而证得之不退,为菩萨乘之体,喻为牛车;以诸法圆融无碍之无尽法界教义为一乘之体,喻为大白牛车。
13、《法界观》的全文,又见于法藏所撰《华严发菩提心章》,因此有人疑心不是杜顺的著作,但澄观对它有注解,题作‘终南山释法顺俗姓杜氏’撰,并作《华严法界玄镜》以阐明它。
14、大方广佛三身具,境号华严普贤住,三千净土毛孔吞,百亿化身尘刹赴。
15、位于在盛家寨西北隅,危崖层叠,羊肠可通,甚为幽秘,是了清禅师修华严法界观处,因尊人而名焉。
16、《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
17、别教一乘,指全别于三乘教之华严一乘独特之思想。
18、圆音戒行严谨∶修持精勤,每届结夏安居,敬礼《华严》、《法华》诸经,自课极严,以此远近敬仰,教化一方,他的父亲杨仁山老居士,有旧友沈雪峰居士,有女闻圆音弘化之名,曾欲投座下出家,沈雪峰致书杨仁山曰∶「..今有疑义未能释念,不远千里就高明证之。事实上,无奈也没什么
19、《华严眷属三种》佛书。
20、一一事中,理皆全遍,非是分遍”(《华严法界观门》)。
21、大乘经典谓此系佛及第十地菩萨胸上的吉祥相,如新译《华严经》卷四十八云(大正10?253c)?‘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字,名吉祥海云。
22、义柔精究《华严》,有华严法师之称。
23、后住持苏州楞伽山中峰寺,为华严宗宗匠。
24、华严法界正偏知阁”八字赐之。
25、清张燕昌《金粟笺说》:“吴槎客赠余藏经套合纸,四层为之,纸色与金粟笺同,面题‘《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八’凡十字,是墨印……又有金粟山藏经纸印。
26、慕西幼年于信阳贤首山寺出家,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月霞法师在上海哈同花园创办华严大学,慕西负笈上海,入学就读。
27、《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诗之一:“素发青眸七十馀,未尝游学只安居。
28、谓毗卢遮那佛,现法界无尽身云,周遍十方微尘刹海,常说华严。
29、对於杜顺的法界观、法藏澄观的章疏,均有深湛的研究,是近代华严宗的代表人物。
30、真言宗用此中华严之遮情表德以为简别显密二教之称目。
31、字无瑕,在百岁宫苦修,一共耗去28年时间以舌血调研银珠濡笔恭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有《血经》和《明代血经》之称。
32、大雄宝殿供奉法身毗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化身释迦牟尼佛,该殿与无量寺之极乐殿、华严寺之觉皇殿并称韩国三大佛殿。
33、系效法华严三昧观直心中之十义,共分族姓、游学、削染、讲演、传译、著述、修身、济俗、垂训、示灭等十科,网罗一代事迹。
34、道圆授予《华严法界观门》,令往各处参学。
35、地名华严寺,位于三县交界处。
36、双调:百字折桂令.胡捣练.大德歌.快活年.十棒鼓.?神急.骤雨打新荷.楚天遥.播海令.青玉案.皂旗儿.枳郎儿.华严赞.河西六娘子.山丹花.鱼游春水.河西水仙子。
37、华严教义与石头系美学思想
38、珩琅山群山拥聚,绿数成荫,景色怡人,冬暖夏凉,泉水叮咚悠扬,早在北北宋英宗年代,珩琅佛教盛行,寺庙林立,现在已开发珩琅“十景”为:珩琅塔影、灵龟探首、华严寺、南山绝壁、弋江漂流、神蟆拜天、龙潭虎穴、走马回声、丞相冢、孤鸟望月。
39、湛然何可以此责《华严》之不足。
40、尊者属地论宗南道派,晚年又就昙迁禀受摄大乘论,博综当代诸学,亦精通文理,世称释义高祖。地论宗分为相州南道、相州北道二派,慧远成为相州南道地论宗的开山之祖,所阐释的《华严经要义》被华严宗采
41、入山诛茅设台念《华严经》,遂成华严寺,从此龙不为害。
42、号清凉国师、华严菩萨、华严疏主。
43、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
44、【四食】[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一段食段即分段。
45、如鲈乡亭、钓雪滩、太湖庙、华严寺等。
46、惠寂从汾州天宁寺宝和尚受《华严法界观》,后弘化于鄂城,转徙流离,不废讲说。
47、’依《华严经疏演义钞》卷十四释,沤和涉事即沤和俱舍罗,并引《肇论》〈宗本论〉之说,谓沤和、般若皆大慧之称,诸法实相名为般若,能不形证乃沤和之功,适化众生称为沤和,不染尘累则因般若力。
48、这等於把从杜顺的法界观、法藏的妄尽还源观以来的华严宗学说,都看作「起信论」思想的演绎,可说是他的创见。
49、《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50、大师以华严一即一切的圆融理念诠释念佛法门,认为念佛是大总持法门,含摄菩萨六度万行,囊括一大藏教理的精义。
51、最初由法顺(即杜顺,557?640)创立了法界观门,从《华严》所说各种法相归纳条理,作为逐步观察宇宙万法达到圆融无碍境地的法门。
52、霭亭法师後来在香港弘化,著有《华严教义章集解》。
53、玉泉山上有著名的华严洞,楚材有诗题咏:“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延望意茫然。前不久在西班牙召开的非正式首脑会议上,盟国表示希望意大利能保持政治稳定。
54、《华严经音义》卷下:“护谓三护,亦曰三监。
55、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而《华严经》中讲的,却是报身佛的境界。
56、地论南道系的创始者慧光,曾为《华严经》《涅经》、《维摩经》、《十地经论》、《地持经》等作疏注。
57、《续灯录?东京华严普孜禅师》:“师为人清秀杰出,唱临济下三玄九带,造曹洞五位十玄,皆妙得其家风要旨,学既该博,故凑泊者望其津涯而已。
58、至湖北访性天八部,拜渴遍融,请教《华严》奥旨。
59、结白莲社,专修净业,后易名净行社,盖取《华严经?净行品》之意。
60、又,对于《无量寿经》卷上所云(大正12?266b):“得佛华严三昧,宣畅演说一切经典。
61、新译《华严经》云:“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字,名吉祥海云。
62、他着述很多,据《华严经传记》说智俨有经、论义疏二十余部,章句简略,解释新奇。
63、莫愁人去有余芳,白水青莲引兴长,色即是空空即色,华严常住郁金堂。》云:“少游《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善于状景物。
64、后隐居终南山,大张华严教纲,提撕道俗。
65、如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塔、杜顺和尚塔均倾圮凋残,子桥发愿予以重修。
66、清咸丰六年(1856年)前,近华浦中大观楼与华严阁巍然南北对峙,澄碧堂、涌月亭亭台廊榭掩映绿柳碧波,观音寺殿宇禅房鳞次栉比,风鬟雾鬓,香烟氤氲,高人韵士登临无虚日,僧侣游人往来不间断。
67、法界缘起”是华严教所主张的。
68、宗密几篇重要着作如《禅源诸诠集都序》、《圆觉经略疏》、《注华严法界观门》等,亦由裴休为其作序。
69、五部六册、修真宝筏、大乘经讲、秘密真传、请圣礼本、万莲归宗、归家锦囊、金不换、超凡宗旨、十诰灵文、护道经、帖首金丹、道德真经、玉佛经、还乡宝卷、三教同源、道派统宗、祖派源流、归根经、龙华经、大梵王经、小梵王经、明圣经、地母经、太阳经、太阴经、慧命经、大乘经、皇经、心印妙经、血盆经、救苦经、分珠经、妙沙经、生天经、齐天大圣经、白鹤传、救劫经、九九归一、三教华严经、三会归元;仙姬回文经。
70、清初顺治五年(1648年),华严寺又遭战火,除大雄宝殿和薄迦教藏殿幸存外,其余“绀宇纟需宫,鞠为茂草”清朝时,其余殿堂又陆续予以重修,但规模和结构都不如前朝了。”《叶赫那拉氏羊公墓表》亦写道:“饮水思源,受恩图报,而况始迁之祖,其坟墓所在,虽代远年湮鞠为茂草,而报本追远之思岂有既哉!吾乡那氏为叶赫嫡派,本姓那拉……”。
71、而山西省的一些其他建筑艺术例证,如大同华严寺、太原双塔与蒲津渡黄河铁牛浮桥,则分别体现了儒佛会通、儒风文运与天人合一的古建筑文化理念。
72、宋学士濂,扈从东朝来游,尚有所谓华严池、明日溪、归云洞、千佛塔、大历井、琅琊洞,又有禅室、琴台、茶仙亭、会峰亭……无心亭、轩、秀岩堂、瑞竹堂、童行堂、了了堂、招稳堂一十余所。
73、今于此山,镌凿华严经一部,永留石室,劫火不焚,使千载之下,慧灯常照,万代之后,法炬恒明……”
74、先是支法领于于阗得《华严》梵本三万六千偈,未经宣译。
75、系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的墓塔。
76、国朝徐家恒《华严岩》诗:“峭壁立山隈,一朝分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