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pī j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宋 张景星 《秋日白鹭亭》诗:“开樽屏丝竹,披襟向萧籟。” 清 杜岕 《张大育头陀抱琴来同孟新听弹》诗:“一曲《涂山操》,披襟此日过。”2. 指衣衫破烂,把衣襟拖挂下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那些壮丁们在每一个人身上穿着一件卫生衣……大框小洞,带片披襟,甚至有的一边袖筒短了一截。”3. 亦作“ 披衿 ”。犹披心。谓推诚相与。《晋书·周顗传》:“ 伯仁 总角於东宫相遇,一面披襟,便许之三事,何图不幸自貽王法。”《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与君道合神遇,投分披衿。” 唐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入幕知 孙楚 ,披襟得 郑侨 。” 清 陈盟 《与亲友话旧》诗:“所愿故乡归有路,披襟重话再生欢。”
1、朕志相成养,不计疵慝,披襟解带,敦喻殷勤。
2、唐朝大诗人王勃曾到此地,赋诗《晏圣公泉》,披襟乘石磴,列笈俯春泉,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3、酒泻蛆牙冰启瓮,茶潆蟹眼雪披襟。
4、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是孙髯翁撰写大观楼长联时滇池的美丽写照。
5、后来王羲之外出办事见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谈起了《庄子?逍遥游》,没想到支道林的论述十分精辟与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带,洗耳恭听。
6、沉砺《送穷》诗:“会须立马昆仑上,散发披襟唱《大风》。
7、清黄景仁《喜新凉》诗:“经旬苦焦暑,一雨快披襟。
8、啸风吟风,披襟选胜......”。
9、回首江乡,月观风亭,不边石上,幸有散发披襟处。
10、万古钟灵奇,元气寒高厚,何处是陡巅,披襟天左右。
11、冰雪泠然入,披襟为神王。
12、流觞之外口,小渠石槽,手可俯汲,足可就濯,披襟脱履其下,宛然濠之鱼也。
13、作者在东风过绿野,百里醉颜开之时登临于此,自然也要披襟啸傲。
14、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15、〖出处〗明?陈所闻《新水令?填归去来词》套曲:“俺与那人情世态既相违,披襟散发最相宜。
16、唐翁承赞《晨兴》诗:“披襟徐步一萧洒,吟绕盆池想狎鸥。
17、披襟乘石蹬,列籍俯春泉。
18、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
19、只宜铺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20、《圣泉宴》诗:“披襟乘石磴,列席俯春泉。
21、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22、披襟散发:敞开衣襟,散开头发。
23、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杯。
24、辛词《南歌子?新开池,戏作》:“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
25、树树争妍,花花献笑、披襟骋目,人意融融。
26、爽气虚堂起,披襟散郁陶。秋夜多愁思,虚堂风露凉。
27、所以,表现在服饰上则会有追求休闲从容的轻裘缓带,渴望腰金拖紫的绸衣华冠……不过,无论是一袭紊衣的道骨清风,还是披襟当风的风流蕴藉,抑或是不衫不履的豪爽洒脱,服饰所表达的个性语言可谓言人人殊,殊不相同。
28、心灯开万世之迷,当日黎光倍朗,思亲道范,披襟看鱼跃鸢飞。
29、例:每披襟素,常赐话言。
30、丛大为留句容屡以诗字赓遗,江南求书者盈门,事变中具见高淡,因家音久稀,感而有赋:“峰壑通吟兴,书鹅走雾烟,披襟啸朗月,把酒向青天,千里埙篪隔,十年风雨怜,疏窗梅影到,仿佛伊人前。
31、披襟骋目,人意融融。
32、一扫荒唐云雨梦,披襟饱领大王风。
34、词:“休倩傍人为正冠,披襟散发最宜闲。
35、王勃《圣泉宴》诗:“披襟乘石磴,列席俯春泉。
36、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
37、风和林籁披襟久,月射溪光击浪归。
38、振策历艰,踩峥嵘于足下;披襟送目,收遐迩于眸中。
39、揭示的义理,为《庄子》研究的大名家向秀、郭象所未曾道及,新颖深刻,辞藻又极华美,王羲之读了,惊叹不置,遂披襟解带,留连不已。
40、其中传播最为广泛的,似乎是作为新媒体的手机短信,在那大而无形的自由空间,既可披襟临风地遐想,也可瞻顾四野,独自享受般地倾听。
41、便可披襟度郁蒸。
42、【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九:“夏,夏,雨余亭厦,纨扇轻,煎风乍,散发披襟,弹棋打马。
43、披襟散发绿杨堤,得一日过一日无了一日。
44、等,“志趣颇合,昕夕酬唱”,“披襟抵掌,谈天下事”(《天啸楼集》)。
45、有虚堂临水,披襟散发,纱?雾卷,湘簟波浮。
46、【示例】明?陈子龙《伟南筑居远郊鲜入城市近闻其事释氏甚谨作诗问之》:“更闻理外事无心,披襟解带相追寻。
47、秦末,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情愫真率,披襟见怀;字重千钧,力能扛鼎。
48、更闻理外事无心,披襟解带相追寻。
49、一面行书阴识涂金御题诗文:“红栏面面风,花似霞蒸蔚,清赏一披襟,当筵送香气。
50、散发披襟处,浮瓜沉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