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屋:xià w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大俎,大的食器。《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餘。” 毛 传:“夏,大也。” 郑玄 笺:“屋,具也。”一说指大屋。参阅 孔颖达 疏。2. 大屋。《楚辞·大招》:“夏屋广大,沙堂秀只。” 王逸 注:“言乃为魂造作高殿峻屋,其中广大。”《礼记·檀弓上》:“见若覆夏屋者矣。” 郑玄 注:“夏屋,今之门廡也,其形旁广而卑。”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瑶臺夏屋,不能悦其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行次,遥见夏屋中有灯火,趋之。”★大屋。《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夏屋渠渠。」《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三九》:「震风东发,则夏屋有时而倾。」门庑。《礼记.檀弓上》:「见若覆夏屋者矣。」汉.郑玄.注:「夏屋,今之门庑也。」
1、赵襄子灭代,代王夫人磨笄自尽于代地之夏屋山。
2、其中犹以棍术见长,为夏屋场的嫡传棍法,古为不外传之秘。“木”与“曾”联合起来表示“可重复使
3、里说,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
4、大房:大的盛肉容器,亦名夏屋。
5、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
6、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裔播繁衍,夏屋出户早已不止十八家。
7、当时占领代地的头领骗到今天代县的夏屋山杀害。
8、《楚辞?大招》:“夏屋广大,沙堂秀只。
9、本经训》:“夏屋宫驾,县联房植。
10、夏屋:大的食器。
11、翁乃代生起夏屋,营备臻至。
12、汉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也。
13、稽古先民,开诞庆祚,旧时皆在国之阳,并高栋夏屋,足以(肆)飨射,望云物。
14、【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15、于我乎夏屋渠渠。”李善注:“崔?《七依》曰:‘夏屋蘧蘧。
16、龛之高,可隐夏屋,深亦如之。
17、明刘基《郁离子九难》:“夏屋耽耽,缭以周垣。
18、《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馀。
19、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
20、【诗?秦风】於我乎,夏屋渠渠。
21、清代张相汉在《游莲花山记》写到:“两岸壁立百尺之下,上横巨石,伊如夏屋,中有悬瀑飞空倾泻,喷沫成雨点,时复因风容与久而复坠,滴沥潇洒,铮铮然作环佩声,掬饮甘美,清冷彻骨。
22、老者说:“夏屋只有十八家,添一户就会少一家。
23、夏屋十八家。
24、这两种夏屋文献并称为“?巢”。
25、另有一种夏屋是“巢”,它是一种建筑在大树上的夏屋。
26、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
27、南朝梁刘孝标《辨命论》:“瑶台夏屋,不能悦其神。
28、清江商人杨福圆,经商多年后,“良田,夏屋渠渠,而藏获之备,指使者甚众”,其妻张氏却仍是“裙布荆钗,操作犹昔”。
29、汉?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
30、记载:“赵襄子杀代王于夏屋而并其土,襄子迎其姊于代。
31、洞高敞与夏屋等,入数武稍狭,即忽见底。
32、宋苏轼《西山诗和者三十馀人再次前韵为谢》:“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风月清隅隈。
33、曰:圣人御极简拔豪英,公起〈亩犬〉?卓荦峥嵘,俾长卒徒?厥南服,大建??乃有世禄,廓清沙塞武备游膺,出守雄藩是曰大宁,屠维单阏内难斯作,皇秉天戈奸回戬削,遂登九五肆揽乾刚,四方万国莫不来王,公功最多官登都府,?贰戎枢阐扬威武,股肱心膂为国干城,雄才??中外咸称,南越既平朔方亦定,伯爵进封荣膺显名,丹书??簪绂煌煌,崇?报功恩数异常,鸾诰再颁光昭祖祢,胙土分茅山河带砺,屡承阃寄宠眷益隆,荷?感恩誓竭其忠,一疾弗瘳溘尔云逝,当宁曰噫元勋已矣,追惟硕艾锡谥加封,袭其冢嫡复总兵戎,赐?京域西山之麓,封筑孔坚巍巍夏屋,穹碑载树勒此铭章,永利后人百世不忘。
34、一年增舍,二年起夏屋。
35、②夏屋:大的食器。
36、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
37、夏屋宫驾,县联房植。
38、唐皮日休《游包山精舍》诗:“施稀无夏屋,境僻乏朝膳。
39、崇邱如鸟,稍稍而没;夏屋如槎,泛泛相继。
40、然后知夏屋之为??也。
41、字翮凤,号蒙斋、夏屋山等。
42、於我乎,夏屋渠渠。
43、惟吾乡党之便便,几于夏屋之渠渠。
44、在《灵璧张氏庭院记》中说:“华堂夏屋有吴蜀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