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望:kuàng wà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极目眺望,远望。《文选·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遰,旷望极高深。” 李善 注引《广雅》:“旷,远也。” 吕延济 注:“言远尽见高深也。” 唐 李白 《送魏万还王屋》诗:“岧嶤四荒外,旷望羣川会。” 元 赵孟頫 《东郊》诗:“旷望得所怀,欣然消我忧。”
1、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
2、【引文】唐杜甫《上后园山脚》诗:“旷望延驻目,飘?散?襟”。
3、所以取其远无不鉴,近无不周,导宸衷於旷望,表元思之殷忧。
4、慷慨追古意,旷望登高台。
5、其间大量运用双声词,如“一叶”、“残蝉”等;以及叠韵词,如“荒凉”、“旷望”等;多处句间用韵,如“凉”与“望”、“雨”与“暑”等。
6、元赵孟?《东郊》诗:“旷望得所怀,欣然消我忧。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之功,赋诗见情。
7、山口潜行始隈?,山开旷望旋平陆。
8、意行辄有得,旷望了无际。
9、想那孤垒荒凉,危亭旷望,有多少人终因饮恨余生而心死神伤?
10、旷望”二字,鲜活地再现诗人的神态,他在远方翘首遥望,敬仰之情由感而发。
11、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12、唐李白《送魏万还王屋》诗:“??四荒外,旷望?川会。
13、上片由旷望而凝思,下片由追感而极目。
14、痴狂正复自讥笑,旷望聊尔依精蓝。
15、旷望逡巡,徐步凌波,远远而没。
16、唐李白《送魏万还王屋》诗:“??四荒外,旷望?川会。除大荒外,另有琅琊、防风、雷泽、厌火、桑阳、赤炎诸地。
17、过秦淮旷望,迥潇洒、绝纤尘。
18、画家跋云:“地近方山,山有龙池云洞诸胜,多松,漫溪弥谷,旷望无际,常月夜行万松中,遇要氏兄弟,结苑读书其下,赋诗赠答,慨然有卜邻之志。穿过茂林深处,忽然山开旷望,银光闪烁,一匹白练从天而降,如细雨纷飞,又化作团团白雾,升腾于悬崖绝壁之上,经阳光折射,一道彩虹时隐时现,映得四周古壁五光十色,令人们幻觉神奇。
19、唐杜甫《上后园山脚》诗:“旷望延驻目,飘?散疏襟。
20、有:“山口潜行始隈?,山开旷望旋平陆。
21、唐元稹《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22、遇景适会心,旷望聊夷犹。
23、平明坐虚馆,旷望几悠哉。
24、中溪旷望弥原陆,十里人烟接乔木。
25、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26、唐皎然《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27、描写登高旷望、忆昔怀人。
28、明人尹伸《圣灯》诗亦云:“旷望不辞夜,灯从上界传。
29、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30、发本词开头就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相似。
31、《文选?谢?<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旷望极高深。
32、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33、【出处】唐?柳宗元《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诗:“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34、此词开头就与柳词“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竹马子》)相似。
35、清陈维崧《绕佛阁?由剑池循石磴上复折而下至小武当有奇石纵横林立》词:“旷望邓尉,支硎翠螺滴。
36、穿过茂林深处,忽然山开旷望,银光闪烁,一匹白练从天而降,如细雨纷飞,又化作团团白雾,升腾于悬崖绝壁之上,经阳光折射,一道彩虹时隐时现,映得四周石壁五光十色,令人们幻觉神奇。
37、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38、山口潜行始隈?(5),山开旷望旋平陆(6)。
39、明高启《看刈禾》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40、画家跋云:“地近方山,山有龙池云洞诸胜,多松,漫溪弥谷,旷望无际,常月夜行万松中,遇要氏兄弟,结苑读书其下,赋诗赠答,慨然有卜邻之志。
41、第二句“旷望兼川陆”,讲述作者乘舟远望近观三峡的印象,首峡形势图是“兼川陆”。
42、南朝齐谢?《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结构何迢?,旷望极高深。
43、诗人高斋闲坐,极目旷望,思入遥深,写下了这首答友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