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帐:zhān zhàng 基本解释:[yurt] 毡制的帐幕●详细解释:亦作“氊帐”。1.毡制的帐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为居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昔在 江 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花烛》:“氊帐起自 北朝 穹庐之制,请皆不设,惟於堂室中置帐,以紫綾幔为之。”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清 纳兰性德 《唆龙与经岩叔夜话》诗:“谁持《花间集》,一灯氊帐里。”2. 毡制帷幔。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年老不禁寒,夜长安可彻;赖有青毡帐,风前自张设。”★◎ 毡帐 zhānzhàng[yurt] 毡制的帐幕★亦作毡帐。
1、皮裘毡帐不相识,万户千门闭春色。
2、丁年事,天涯恨,又早在心头咽”三句。“丁年出塞呵泪洒琵琶,一十二载呵毡帐寒沙。
3、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
4、③穹庐:毡帐,即蒙古包。
5、穹庐:古时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毡帐。
6、通过红色的木制风门,进入帐内,一派华美富丽更远远超过帐外:红底盘金龙的主立柱,朱红的床,朱红的小桌和橱箱,银色烛台上大红烛亮煌煌地映射出一派喜气,满铺地面的华丽的羊毛毯足有两寸厚,毡围是一圈丝绣的壁衣,美丽的图案在漂亮的壁灯照射下闪动着五颜六色。”其中所说的“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和“黄布绣龙”的豪华装饰无疑蕴涵着中原文化的重要影响,但是便于迁移挪动的毡帐式宫殿却继承了北方民族所居穹庐的古老传统,实际上乃为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相激相融的结晶,从而充分体现了番、汉合一的特点,使其成为辽朝多民族政权的象征。
7、这是毛毡帐篷,携带方便,可以帮助牧民和他们的家庭应对恶劣天气和攫取更多的生活资源(比如水)。
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
9、[11]穹庐:原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毡帐。
10、南唐遣使求青毡帐,赐之。
11、广大突厥民众穹庐毡帐,食肉饮酪,被发左衽,逐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业。于是群臣劝?称尊号,?答曰:“吾本幽漠射猎之乡,被发左衽之俗,历数之?宁有分邪!
12、白居易《青毡帐》诗:“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
13、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
14、皇帝的行在所??捺钵,皇帝起居的毡帐??斡鲁朵(汉译宫帐、御帐、牙帐、行宫),作为辽朝的政治中心和中枢决策地,必须布置重兵宿卫,因而“未有城郭、沟池、宫室之固”,反以“毡车为营,硬寨为宫”。
15、其俗被发左衽,穹庐毡帐,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
16、北蛮见锦绣绸缎,不信有虫食树吐丝而成。昔年中原士子,不信草原有毡帐容纳千人。烽火戏诸侯
17、指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住毡帐衣毳衣?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
18、《青毡帐十二韵》:“傍通门豁尔,内密气温然。
19、古号百子帐者,北之穹庐也,今俗谓之毡帐。
20、明无名氏《精忠记?猾虏》:“谁人及得俺武艺,不论鞭简与挝?,毡帐里困牛蹄。
21、当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毡帐诸部,蒙古人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时候,其服饰也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时期。
22、《青毡帐二十韵》:“贫僧应叹羡,寒士定留连。
23、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歌》:“沙棠之桨云母舟,美人玉袖?箜篌。
24、唐白居易《除夜言怀兼赠张常侍》诗:“加添雪兴凭毡帐,消杀春愁付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