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戏:zhuàng x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见“ 壮剧 ”。
1、那坡、大新等地,它包括流行于靖西、德保的壮族提线木偶戏和马隘壮戏。
2、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
3、(公元1644年)至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是北路壮戏的孕育期。
4、马隘、足院土戏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南路壮戏。
5、属提线木偶戏的一个种类,也是南路壮戏主要戏种之一。年间(公元1875年-1910年),是北路壮戏蓬勃发展的全盛时期。
6、闭克坚如今成为了北路壮戏的第十代传人,其名号被后辈们尊称为“新师”。
7、壮戏的唱腔很丰富,如师公戏有路腔,做活腔、怨腔、乐腔、拜堂腔、和尚腔、抒情腔、老旦腔、花子腔等。
8、壮戏《宝葫芦》、侗戏《秦娘梅》等获得演出优秀奖。
9、第589页)从而主张南路壮戏源自靖西县木偶戏。
10、壮戏“是壮族人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11、索乌村是富宁壮戏的发源地。
12、北路壮戏有着独特的唱腔和表演程式。
13、北路壮戏是从老百姓的自娱自乐开始的,最初是用壮语讲故事、唱山歌。
14、坡芽歌书植根于壮族地区歌圩与壮戏的风情民俗、乡土文化土壤之中。
15、壮戏的艺术形式活泼,风格独特。
16、北路壮戏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17、的“三月三”排歌节、壮戏;高山汉族的婚嫁习俗等均别有风味。
18、城厢乡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主要有彩调、桂戏、壮戏、师公戏、歌舞、杂剧、舞龙、舞狮等。
19、总起来说,壮戏把说、唱、演、舞熔为一炉。
20、壮戏主要分为南路壮戏、北路壮戏、云南壮戏、师公戏等。
21、南路壮戏的行当大略分为生、旦、净、丑四行,但不甚严格也没有更细的分行。
22、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
23、因此,命运注定梁俊湘要在这座古商城演绎出一曲人生的悲壮戏剧。
24、壮戏,是广西壮族人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25、按风格大体可分为南路壮剧与北路壮戏两种类型。
26、壮族人民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壮戏。
27、壮剧又叫“壮戏”,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马隘壮戏(又称马隘土戏),属南路壮戏主要戏种之一,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
28、村中要开台演壮戏,抬土地公巡游村寨,以驱除鬼怪,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29、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
30、酷爱壮戏的壮家人,每年农历二三月间的珑瑞节,就在田垅上搭戏台,演三天三夜,让从四方八岭来赶珑瑞节的乡亲看戏。
31、据相关资料记载,北路壮戏俗称“土戏”。
32、主要成果: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当代中国戏曲卷》撰写“世界瞩目的中国戏曲”与“少数民族戏曲——藏戏、壮戏、侗剧”。
33、从清代康熙年间的第一代“台师”杨六练开始,北路壮戏到今天已传了十代艺师。
34、北路壮戏是壮族文艺园地的一朵奇葩,被盛誉为“壮族文化艺术瑰宝。
35、认为:“南路壮戏包括靖西县木偶戏和德保县的马隘壮戏。
36、南路壮戏的主要唱腔有平板、采花调、马隘调等,传统剧目有《解臼》、《双壮元》、《百鸟衣》等。
37、末年(公元1874年),北路壮戏经过几代艺人的改革,已逐步完善。
38、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壮戏。
39、北路壮戏向北传播的范围则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
40、歌墟的文娱活动也很活跃、丰富,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舞彩凤、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于节日的气氛中。、铜鼓文化、歌墟文化和山水文化等各个阶段,体现了骆越先民从渔猎经济到农耕经济的生活风貌,是天下骆越后裔朝觐的圣地。
41、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
42、壮戏、田林壮戏、德靖木偶戏和汉隆壮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