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主:zuìzh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主犯。南朝梁沉约《奏弹王源》:“纠慝绳违,允兹简裁,源即罪主。”
1、他们尽可从从容容的端祥查理,不用怕得罪主人。
2、他们只需要让犯罪主谋在那些不知情的受害者的酒杯里放上一点点无色无味的毒药,然后静待死神降临就好。
3、在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主体问题上,作者认为“国家机关”应该排除在该类犯罪的主体范围之外。
4、对本罪的主观方面,作者认为构成本罪主观上只能表现为直接故意。
5、犯罪主体范围不同。贪污犯罪主体应该是属于特殊主体。
6、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
7、一般欠税的纳税人不构成本罪主体。
8、过失决水罪主观上只能是过失,而故意毁坏财物罪主观上则只能是故意。
9、阐述了本罪的刑罚罚则,我国刑法对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的不同规定以及侵犯商标权的起诉方式。我国单位犯罪应以现有规定为基础,从社会危害性和单位自身特征出发,确立单位犯罪的标准,对单位犯罪的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10、本文是对重大责任事故罪主体范围进行的专题研究
11、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在犯罪客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12、要克服此困难,笔者认为应该以建立徇私枉法罪主体问题的刑法理论的基本立场? ?客观主义或者主观主义为出发点,来研究和解决徇私枉法罪主体问题。第四十六条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和广告审查机关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
13、究竟是成功使我们疏忽大意了呢,还是我们被什么人出卖了,这我就不知道了,总之有一天傍晚,大约五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小船员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通知我们,说他看见一队海关关员正向我们这个方向走来。根据目前的通说,考虑到该男子的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他的行为既不是特别防卫,也不是过失致人死亡(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也不是故意伤害,更不是民事侵权行为,而是间接故意杀人。
14、失火罪是一般主体,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犯罪主体主要是从事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危害物品的职工,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其他人员才可构成该罪的犯罪主体。
15、私营企业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是否成立
16、侵犯通信自由罪主体为一般主体。2、犯罪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
17、关于单位在多大范围内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规定,只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而并非一切犯罪都可以由单位构成。
18、先对其犯罪客体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认为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国家秘密、情报的管理制度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在犯罪客观方面,阐明了本罪的行为方式和危害结果,并从解释学意义上具体说明了本罪的客观方面。在犯罪主观方面,阐明本罪多数是故意犯罪,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9、两罪的犯罪主体有所不同。
20、失火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重大责任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
21、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22、这部分,分别将自然人一般犯罪主体和单位一般犯罪主体进行构建。
23、在余论中,作者则提出“犯罪主体采用列举式,不留口袋”的建议,尽量不使用兜底条款,避免引起司法混乱。
24、合同诈骗罪主观目的探析
25、随后,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有组织犯罪的考察和描述性研究,在勾勒出经济全球化下的有组织犯罪基本轮廓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揭示出经济全球化下的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有组织犯罪之间存在的共性与个性特征,进而据此在犯罪量、犯罪主体、犯罪组织程度、犯罪手段、犯罪形式、犯罪活动范围、犯罪涉猎领域等方面,对我国有组织犯罪演变的可能趋势作出预测。
26、单位是否可以构成犯罪主体不再是争论的焦点,但对犯罪主体的界定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27、三是对犯罪主体的具体要求不同。
28、犯罪主体研究是刑法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关于犯罪主体的立法,是古今中外刑事立法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内容。
29、有五个方面:第一,单位犯罪:犯罪主体的一次嬗变。
30、犯罪主体不仅可为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实践中表现出大量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利
31、本文从犯罪主体、客体、客观方面等论述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法律特征。
32、海峡两岸强奸罪犯罪主体之比较
33、最终,法人可以构成犯罪主体得到立法的支持。
34、法人不能成为间谍罪的犯罪主体。
35、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构成若干问题的探讨
36、犯罪主观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7、扣缴义务人也不属本罪主体。
38、一些员工甚至在审阅项目不再那么认真,因为他们不想开罪主办政府,或者让更多的资深推销员担忧。
39、天津市在社会转型时期犯罪主体性别构成调查报告
40、金融诈骗罪主观要件探析
41、两者的区别是:(1)犯罪主体不同。
42、摘要针对目前刑事辩护律师遭遇冤案的高发性和国内对刑法306条废除的呼声,文章从刑事实体法基本原理的角度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性,多角度研讨刑法306条即“律师伪证罪” ,提出应缩小犯罪主体、降低处罚程度、废除“引诱”所涉罪状。本文从刑法理论和立法、司法实践的角度对单位犯罪的构成作了相对全面的阐述;对单位犯罪构成理论作了一定研究,并对单位犯罪理论中的有关热点和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
43、虽然我国刑法典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特殊转型时期,各种单位的组织形式、内部结构复杂多样,立法没有对单位应当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犯罪主体作出具体规定,造成了刑法理论界的争议和司法认定上的困难,笔者借鉴自然人犯罪主体理论和法人犯罪理论,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单位犯罪主体的定义及构成要件,尤其对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和主体结构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44、析单位犯罪自首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司法确认与否定
45、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
46、本文从类推制度废除、“口袋罪”的分解、概念不清、自相矛质、法条设计不当、渎职犯罪主体的变更、法定刑畸轻畸重
47、片面共犯对全面共犯构成要件的修正主要表现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上。
48、笔者认为:保险诈骗罪的犯罪客体不属于本罪的构成要件,保险诈骗罪的成立仅须具备犯罪主体要件、犯罪主观要件和犯罪客观要件三个要件即可;鉴于保险诈骗罪的预备形态在现实中的危害性不大,本文仅就保险诈骗罪的未遂形态和中止形态进行了探讨;着重探讨了保险诈骗罪共犯中的身份问题,对保险诈骗罪的教唆犯和帮助犯的构成特征及刑事责任进行了探讨;逐一对保险诈骗罪的实质一罪(法规竞合与想像竞合)和处罚一罪(牵连犯与吸收犯)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犯罪数额和主观目的上讨论了保险诈骗罪的成罪条件,将保险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进行了区分;最后,在对保险诈骗罪立法沿革和立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从保险诈骗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立法技术等几个方面对保险诈骗罪的缺陷及其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49、单位能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50、本文结合刑法、商法的相关规定与理论研究,探讨了票据诈骗犯罪的理论特征,从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以及犯罪主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对票据诈骗犯罪进行了考察,从中总结出票据诈骗犯罪的常见种类。
51、论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和客观方面
52、对交通肇事罪的三个量刑单位进行了论述,主要对怎样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主体方面,主要论证了驾驶非机动车辆、人力船舶的行为人和车辆主管人员(所有人、承包人) 、行人、乘车人能够成为交通肇事罪主体的理由。
53、本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54、笔者从立法的角度对客体范围、犯罪主体、刑罚完善、国际合作体系等进行论述。
55、在春秋中叶以前,犯罪主体的身份是血缘世族身份;
56、要克服此困难,笔者认为应该以建立徇私枉法罪主体问题的刑法理论的基本立场? ?客观主义或者主观主义为出发点,来研究和解决徇私枉法罪主体问题。
57、特殊犯罪主体作为犯罪主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立在一般犯罪主体的体系之上的。
58、阐述了本罪的刑罚罚则,我国刑法对自然人犯罪主体和单位犯罪主体的不同规定以及侵犯商标权的起诉方式。
59、本文力图从单位犯罪入手,结合刑事实体法理论与刑事程序法理论,结合我国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犯罪主体的体系进行尝试性重构。
60、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为一般主体。
61、一百五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能简单采用几个部门进行法律宣传来控制犯罪的办法,或者仅以口头上加大查处力度,搞一阵风,做表面文章了事,必须对职务犯罪多发点和犯罪主要环节从严监控,对犯罪分子从严打击。
62、渎职犯罪主体特殊、职位升高、涉及面广、隐蔽性强、错综复杂,难以查处。
63、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能简单采用几个部门进行法律宣传来控制犯罪的办法,或者仅以口头上加大查处力度,搞一阵风,做表面文章了事,必须对职务犯罪多发点和犯罪主要环节从严监控,对犯罪分子从严打击。
64、关于增设信用卡诈骗罪单位犯罪主体的思考
65、犯罪对象是犯罪主体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