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砭:zhēn biān 基本解释:(1) [an ancient form of acupuncture]∶古代的一种针刺疗法,现已失传。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2) [point out sb.\'s errors and offer salutary advice]∶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时时苦语见针砭,邂逅天涯得三益。——范成大《晞真阁留别方道士》针砭时弊●详细解释:亦作“鍼砭”。用砭石制成的石针。亦谓针灸治病。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益困》:“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鍼砭》:“古者鍼砭之妙,真有起死之功。” 清 孙枝蔚 《自号浊翁因赋》:“此疾何时瘳,难施鍼砭术。” 张弦 《记忆》:“如果说,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难于针砭的地步,那么,起初的癣疥之患,不就发生于你 秦慕平 这块基本健康的肌肤之上吗?”★◎ 针砭 zhēnbiān(1) [an ancient form of acupuncture]∶古代的一种针刺疗法,现已失传。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2) [point out sb.'s errors and offer salutary advice]∶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时时苦语见针砭,邂逅天涯得三益。——范成大《晞真阁留别方道士》针砭时弊★一种以石针刺经脉穴道的古代治病方法。后用以比喻规劝过失。 【造句】痛下针砭、针砭时政 ★一种以石针刺经脉穴道的治疗方法。宋.祖士衡《西斋话记》:「陇州道士曾若虚者,善医,尤得针砭之妙术。」也作「鍼砭」。比喻规劝过失。《红楼梦.第九八回》:「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那宝玉心病,暗下针砭。」也作「鍼砭」。
1、字,平时最好针砭时弊,藏否人物,因此朋辈中人皆戏呼他“五口先生”。
2、钓老板的鱼去》等等针砭时弊的文章。
3、秦辰那篇文章我也看过,乃是针砭时弊之作,言语之间虽然有些激烈,但也是一心为了报效朝廷,若是因此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岂不是令天下考生心寒齿冷?
4、早日查出原因,还原真相,让死者瞑目,也让所有涉案的嫌犯遭受该有的惩罚,军方藉此对其管教方式痛下针砭,应该是人民一致的期望。(源自)
推荐阅读:针砭时弊
5、文章针砭时弊,笔力扛鼎,其中《兴邦之道》一文,还被人民日报全文转载。
6、之后不胆怯,还从容应对,仍继续针砭时弊,就更了不起了。
7、戴?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
8、1947年,他在上海一些电台播唱“社会怪现象”,因针砭时弊而取得市民共鸣;大骂米蛀虫,遭到不法商人殴打,市民纷纷捐款支援,筱快乐顿时声誉鹊起。
9、民进党明知“对中”政策是重返执政的最大罩门,却不能痛下针砭决心改革和转型,苏贞昌如是,对蔡英文也不应抱任何幻想。
10、整本经书一共分为九个部份,分别是总篇、药论、方剂、针砭、导引、布气、祝由、奇术、太清,一共九篇。
1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四:“此实对於晚明之帖括派、清谈派施一大针砭。
12、它们针砭时弊,弘扬正气,回味无穷。
13、面对拉美大地丰富的细节-----无论是印第安底层民众的心声,拉美知识分子的觉醒,还是饱经新旧殖民主义蹂躏留下的历史疮痍,作者一面深情吟咏曾创造了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卡文化的这块丰饶大地,一面无情针砭被媚俗史学遮蔽了的罪恶殖民史。
14、本书是陈文丁画之《竹枝图》,由陈四益先生作杂文,配上幽默风趣的著名漫画家丁聪先生的漫画插图,其文针砭时事,畅所欲言,清新奇丽。
15、史称赵?弹劾不避权贵,针砭时弊,毫无顾忌,京师号称“铁面御史”。
16、贝尔针砭时弊时,尖锐泼辣,滑稽诙谐。
17、在此期间著有几部独幕剧和多幕剧,其中《C夫人的肖像》是一部针砭艺术界右翼文人的作品,深受鲁迅和郁达夫等人的好评。
18、李觏思想进步,针砭时弊,积极主张改革旧制,是“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
19、三人从此更是投缘,一路上谈古论今针砭时弊,倒也丝毫不觉得旅途寂寞。
20、里面融入了针砭时弊的冷笑话,使书与时代精神俱进。
21、中国应该公开政务,促使公民社会参与,不再骚扰针砭时弊的新闻记者。
22、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
23、待时机成熟,再痛下针砭,即可妙手回春,达到目的。
24、的作品以历史小说为主,借古喻今,针砭时弊。
25、《张杨说事》自开播一年多来,已经有100多期了,快言快语针砭时事。
26、他的文章贯穿着民族主义思想,观点鲜明,文笔犀利,针砭时弊。
27、并且其中亦透露出对世教风习与人心流俗之针砭,而深蕴超越名士主流的平等观点。
28、他们还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等针砭时政的意见,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各种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
29、善用针砭方法,如他在治疗虢太子尸厥症时,用“厉针、砭石,以取三阳五会”;在为齐桓侯治病时,亦提到:“(病)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
30、宋周密《齐东野语?针砭》:“凡背面二器相合,则浑然全身。
31、几日前,他府上的常客康有为,康大学子,可能是觉得自己写了那么好的策论都没中进士,心中有些怨气;又或者,这位先生是想学学清流泣血上书,针砭时弊。
32、诗人以高洁的蝉自比,对害人的螳螂进行了针砭。
33、语言夹枪带棒针砭时弊,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觉。
34、余知婺源县事有年,汪启时以世传之良医,具回春之妙手,针砭屡效,活人孔多,家种杏已成林声,颂德而载路,其所益岂浅鲜哉?,此其调畅而和血也;若止
35、插入这种评说,不仅很幽默,恐怕也有针砭时事的作用,叙述也更为深刻。
36、城防团成立后,由886旅调来任职,此人是非分明,正义感强,厌恶国民党官场的腐朽,在一些场合说过针砭时弊,同情gcd的话,也是云港保密局秘密监控的人员之一。
37、他们个个是意见领袖,针砭时弊;她们在职场里努力工作,在时尚里不懈追求。
38、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
39、明朝洪应明说:“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时,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40、张飞三人也不驱使,任由三匹马慢慢的走着,路上偶尔谈论这次科举,偶尔谈论天下大事,宋海多一身学问不俗,针砭时弊,字字切中要害。
41、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42、读陈家后人提供的“钦定状元策”,可以发现,陈冕为文敢于直言,针砭时弊,独到之见层出不穷。
43、纪伯伦在《奴隶主义》、《言语与夸夸其谈者》等文中,揭示奴性的普遍存在,针砭东方人尚空谈,少行动的现象,强调民族自我更新的意义。
44、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田是立足于实际,批评了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二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都具有针砭现实的作用,同时还具有相当的概括性.所以一千多年来常被人们引《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它对文学全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
45、报纸载文针砭时弊,揭露黑暗,深受民众欢迎。
46、针砭所以治病,鸩毒必至杀人。
47、正由于两者紧紧相连,结合得当,于是一种针砭世情、痛斥奸心的愤恨之情表现得既鲜明又新颖。
48、这边一群衣冠楚楚的才子模样的人在这针砭时弊的讨论当朝的政事,一个个争的是面红耳赤。
49、戴?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
50、作品针砭时弊,发人深省。
51、但他不屈服,仍继续编唱针砭时弊的曲词。
52、戴?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
53、看来有针砭时弊寓意。
54、我一直认为叶子是树的语言:松木善于针砭,相思则一树的梦句,爱自言自语。那么,我说这古树的薄叶乃哲人语,简且深。其实,生命到了这种程度,说什么都是多余,所以更多时候,树是无言。简媜
55、一些针砭时弊,有理有据的言论,被记录下来,成为中华帝国将来行政的经验。
56、一者为正向,指态度较之从前有了拓深,如稍前之《三旨相公》借北宋神宗时宰相王圭尸位素餐、“取圣旨”、“领圣旨”、“传圣旨”如此而已之失职状,联想到当下“慢吞吞看报,笃悠悠品茶,何乐而不为”之“踢皮球”之官场相似现状,予以针砭,稍后之《另一种“三旨相公”》则进而联想到当下哲学社会科学界一些不思创新、陈陈相因的人,显然有了拓深,这并不难理解;另一者为负向,指态度存在一百八十度转弯,如《远离风格》肯定韩寒:“才子文章去应试,狗屎不如,喧哗一时的韩寒现象即为明证。
57、苍灵国的众臣爵也从未想过萧秦日后是否有不在萧玉之下的成就,反正他们就是找出对现状最有利的,针砭时弊,大概是所有生物的共性吧。
58、他开始更加自觉的将文字视作针砭时弊的武器。
59、宋周密《齐东野语?针砭》作“诏医博士李洞玄候脉。
60、此类小说优异者能针砭痼疾,发人深省,如《阿Q正传》、《孔乙己》、《风波》等,但其弊端在于采用居高临下的视角,往往导致未能够替小说人物做设身处地的思考,描写既流于偏颇,立意也失之苛刻,甚至是断脉阴阳全误,药方纸上谈兵;二是以城市人的身份,对乡土生活浅尝辄止,即在一种由新鲜感而引发的激动中刻意渲染其田园情调,此类小说优异者诚如王维、孟浩然之田园诗,恬静空灵,能洗净心尘,如《竹林的故事》、《白色鸟》等,但其弊端在于流连于乡土的表层风光,未能切入其存在的真相,往往失之于隔膜;三是作者有乡土根基,而辗转于都市,在骄傲和自卑双重情感的驱使下,为故土谱写牧歌式的作品,或刻意展示其种种奇风异俗、神秘现象,此类小说优异者能达到亦真亦幻,令读者心魂俱醉的艺术境界,如《边城》、《透明的红萝卜》等,而其弊端在于易走向矫饰;四是作者曾饱尝乡间困苦,确有刻骨铭心之痛,此后作品即胶着于描摹此中艰辛,其中优异者确可震撼人心,如《厚土》,而其弊端在于容易为苦难叙事所囿,一味展示伤疤,作品难以获得形而上的超越。
61、或为教化人心,或为针砭时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