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kèzhōuqiújiàn基本解释:[bestubbornlyunimaginativeasthemanwhomarkedtheboattofindhislostsword;takemeasureswithoutregardtochangesincircumstances]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死板不灵活,不知情随势变●详细解释:《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契,一本作“刻”。后因以“刻舟求剑”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宋陆游《谢梁右相启》:“刻舟求剑,固匪通材。”《红楼梦》第一二○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夏衍《解放思想团结前进》:“文学艺术工作者必须正视我国当前迅速变化的实际,来考察我们过去用惯了的文艺理论,而不能刻舟求剑。”★◎刻舟求剑kèzhōu-qiújiàn[bestubbornlyunimaginativeasthemanwhomarkedtheboattofindhislostsword;takemeasureswithoutregardtochangesincircumstances]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死板不灵活,不知情随势变★4四、造句一、出处《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一、解释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二、故事楚国有人渡江时,剑掉到水里,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到船停了,他就从记号处下水找剑。可是船已经走动了,但落水的剑却不会动,这样找剑,不是很奇怪吗?如果用旧法治理国家,而不考虑时空的转变,就像这个求剑者的行为一样令人困惑。三、1近义词食古不化、胶柱鼓瑟、缘木求鱼三、2反义词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四、造句大环境已经在变,而你却坚持依照就计画进行,丝毫不知变通,这跟刻舟求剑简直没两样。★楚人过江,剑掉水中,便在船舷刻一记号,等船停下,从刻记号处下水寻剑而无法寻得的故事。后用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典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造句】处理事情要针对不同状况,提出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不知变通。目录★楚人过江,剑掉水中,便于船舷刻一记号,待船停止,从刻记号处下水寻剑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后用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宋.陆游〈谢梁右相启〉:「刻舟求剑,固匪通材。」《红楼梦.第一二○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也作「求剑刻舟」。★修订本参考资料:楚人过江,剑掉水中,便于船舷刻一记号,待船停止,从刻记号处下水寻剑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后用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宋˙陆游˙谢梁右相启:刻舟求剑,固匪通材。红楼梦˙第一二○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亦作求剑刻舟。★1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八八.集部.总集类三.风雅翼》:「至于以汉魏篇章,强分比兴,尤未免刻舟求剑,附合支离。」★09.《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一任你刻舟求剑,怎当我掩耳盗铃?」★08.《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猜谜不能这等老实,总要从旁面着想;其中虚虚实实,各具神妙;若要刻舟求剑,只能用朱注去打四书的了。」★07.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受人家国之托者,慎无刻舟求剑,托名为儒,求治而反以乱。」★06.元.姬翼〈鹧鸪天.画饼充餐〉词:「画饼充餐必也虚,刻舟求剑决然无。」★05.《续传灯录.卷二五.大鉴下第一五世》:「老僧恁麽举了?秖恐你诸人见兔放鹰、刻舟求剑。」★04.宋.陆游〈谢梁右相启〉:「伏念某四壁寒家,一箪贱士。刻舟求剑,固匪通材;惩羹吹齑,已消壮志。」★03.《景德传灯录.卷二四.鄂州黄龙智顒禅师》:「曰:『恁麽即诸佛无异路去也。』师曰:『延平剑已成龙去,犹有刻舟求剑人。』」★02.宋.黄庭坚〈追忆予泊舟西江事次韵〉诗:「老大无机如汉阴,白鸟不去相知深。往事刻舟求坠剑,怀人挥泪着亡簪。」★01.《五灯会元.卷一二.净因继成禅师》:「老僧恁麽举了,只恐你诸人见兔放鹰,刻舟求剑。」★释义剑掉入水中,在船舷刻上记号,待船停止后仍从记号处下水寻剑。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典出《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守株待兔」、「胶柱鼓瑟」典源《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楚人有涉江1>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2>契3>其舟,曰:「是4>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5>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1)涉江:渡江。涉,乘船渡水。(2)遽:立刻。(3)契:刻。(4)是:此处。(5)惑:困惑。典故说明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一书中,阐述君王治理国政的道理。他认为君王治国应要符合时宜,不能一味沿袭旧法,因为环境会随着时间改变。他举了一个例子:楚国有人渡江时,剑掉到水里,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等到船停了,他就从记号处下水找剑。可是船已经走动了,但落水的剑却不会动,这样找剑,不是很奇怪吗?如果用旧法治理国家,而不考虑时空的转变,就像这个求剑者的行为一样令人困惑。后来这个典源被浓缩成「刻舟求剑」,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书证
1、窃以为,如此判定和刻舟求剑的愚公无分毫差异?试想一下,再愚蠢的城市建设者,在巨大的自然灾害过后,还在原址之上建造城池。
2、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剑这句成语,比喻人们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来处理事情。
3、在时间的河流里,有多少人刻舟求剑。八月长安
4、但是,这些理论家的吃力工作多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他们设计的定义总是挂一漏万,或者胶柱鼓瑟,刻舟求剑。
5、然而,规则的堆积,肯定扼杀人的自在,若一味拘泥于所谓规则行文,无异于削足适履,刻舟求剑,必使浮词伪语充斥文间。
6、春秋说,你刻舟求剑吗,你在我下班时间来我公司找我,我们有时差延迟吗。
7、一百五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8、刻舟求剑是冷笑话啊!
9、我的泡妞事业一直在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哪怕是一次际遇一次缠绵一次邂逅,都只是与我擦肩而过的名词,最终都会随风逝去,在脑海里留下一片空白。
10、可眼前情景,相要找回来不大可能,也只能刻舟求剑,来日再寻了。
11、我们应当记取刻舟求剑的教训,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
12、刻舟求剑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犯了什么错误?学生:刻舟,刻坏了船家会找他赔!他应当用笔画就好了!一寝室女生凑在一起说伟大理想。
13、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14、凡事不可以己度人,刻舟求剑,恐怕与人与己都有不利。
15、他由于不学理论,不关心时政,所以在工作中常常闹出刻舟求剑那样的笑话来。
16、老爷,‘刻舟求剑’丘舟剑丘大侠拜见。
17、愚民也要与时俱进才行。这样刻舟求剑是不行的。
18、傻孩子,你倒是学会了刻舟求剑…但这剑却害了船上的所有人…额,当然了,有我,这个结果就要改一改…
19、李智揣测杨肉白必然会来探望亲亲,于是在病院里布满了警员,刻舟求剑。
20、史学家与好事者单单根据时间不相吻合而否定一切,正是刻舟求剑、不知变通的结果。
21、相反,对自由言论的责任甚至要求国家保护那些“关于公共事务的伤害性言论以确保我们没有扼杀公共讨论”。151然而,规则的堆积,肯定扼杀人的自在,若一味拘泥于所谓规则行文,无异于削足适履,刻舟求剑,必使浮词伪语充斥文间。
22、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23、发完书,我还给一年级的小同学讲了好几个故事,《刻舟求剑》、《鲁班学艺》等,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停地鼓掌呢。
24、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25、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26、黄陂区罗汉村一男孩被患有精神刻舟求剑翻译病的父亲打死。
27、如果我们继续自以为是,拘泥固执,难免会做出"刻舟求剑"的蠢事来。
28、当然,经验也有不足,重要的一点就是经验具有保守性,使人墨守成规,有时按经验办事,就是按老套套办事,用过去的方法办现时的事情,不识时务,刻舟求剑。
29、九刻舟求剑是冷笑话啊!
30、当然,经验也有不足,重要的一点就是经验具有保守性,使人墨守成规,有时按经验办事,就是按老套套办事,用过去的方法办现时的事情,不识时务,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