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chǐdú 基本解释:[correspondence(ofaneminentwriter)]长一尺的木简;信札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详细解释:1.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及寝病,帝驛马令作草书尺牘十首。”李贤注:“《説文》云:‘牘,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三国志·魏志·胡昭传》:“胡昭善史书,与钟繇、邯郸淳、卫顗、韦诞并有名,尺牘之迹,动见楷模。”《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牘。”李周翰注:“言一尺之版,不可尽其情也。”明徐渭《会稽县志诸论·山川论》:“一圣君、一贤相,书天下九之一之山川,不满一尺牘;今志会稽者,书天下千之一之山川,乃累数十纸而未终。”2.信札,书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后寧。”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禰衡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唐欧阳詹《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於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牘进退於人乎?”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七:“尝有应制科人成鋭,集诗三篇,国子博士侯君以献於随,随览之,乃亲笔尺牘答侯君。”刘师培《<文章学史>序》:“有由下告上之词,则为奏疏;有同辈相告之词,则为书启尺牘。”鲁迅《花边文学·一思而行》:“看郑板桥《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袁中郎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3.文辞。《南史·蔡景历传》:“景歷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牘,工草隶。”《资治通鉴·汉灵帝熹平六年》:“帝好文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并待制鸿都门下,后诸为尺牘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金元好问《中州集·刘勋》:“少宣长於尺牘,落笔皆有可观。”4.指墨迹,字迹。《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询初效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牘所传,人以为法。”★◎尺牍chǐdú[correspondence(ofaneminentwriter)]长一尺的木简;信札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书信。【造句】商用尺牍大全★尺牍,本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后借指书信。《文选.潘岳.杨荆州诔》:「草隶兼善,尺牍必珍。」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也称为「尺简」。
1、他的信札对魏晋六朝文人尺牍有不小影响。
2、进一步论述吴门书派文人尺牍艺术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
3、尺牍,是古人对书信的一种雅称。
4、本文以魏晋六朝行草尺牍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章法的特点及其成因。
5、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卷九:“我枚独气粗胆壮,而奋然治具者,恰别有说焉。
6、《颜氏家藏尺牍》卷一录清沉荃尺牍:“驾过失迓,委册亦稽报命为罪,兹专?上缴,乞赐察收。
7、寻其来历,觅其踪迹,方觉山亭君极善吸纳吞吐,故笔端自甲骨、金文、简书、篆隶、章草、真行、大草,大至丈匹巨幛,小至尺牍素笺,皆运笔沉稳,翻转自如。
8、清恽敬《张子实临徐俟斋尺牍书后》:“俟斋随手作书,庄语谑词,具见格调。
9、清潘仕成《<颜氏家藏尺牍>序》:“於以旷晤前贤,旁参故实,疏瀹灵性,?轩逸情,亦开卷之一助也。
10、《月仪帖》以十二月令制为尺牍,故称。
11、【示例】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五十首:“不奉教诲,四月有余,仰郑补之怀,寸阴若岁。
12、《张大千致张目寒信札》中近八十开洋洋万言的墨迹尺牍,均系大千先生写给交好了大半生的挚友、原国民党政要张目寒的私人信函;而关于二张生前交往情形亦可从中得到进一步印证。
13、著有《诗草》、《诗话》、《宁海乡谈》、《中西先贤言行录》及杂著、杂录、家书、实求、漫言、尺牍等多篇,可惜大多作品已失传。
14、群起而斋十万八千僧,群起而学书、学诗、学士大夫尺牍语,靡然成风,不约而合。
15、尺牍《思咏帖》,1051年,纸本,纵29.7厘米,横39.7厘米。
16、由地方州郡长官和朝中三公推荐善作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的士子入学,时称鸿都门学,极盛时学生多达三千人。
17、【示例】清陆以?《冷庐杂识?吴祭酒尺牍》:“大抵生平好作冷人,天故以冷待之。
18、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典籍,能属文,尤善尺牍,为世所楷。
19、五年(1916年),李经方与李经迈将由于式枚拟稿,李鸿章生前亲笔改定之函牍影印行世,书名《李文忠公尺牍》。
20、摘要苏轼的尺牍中充满了“呵呵”的笑声,这笑声表露了深挚的友情,张扬了率真的个性,袒露了宽广的胸怀,展现了抗争的勇气。
21、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孙侍读一致》:“纵放意於山水,山水果可乐饥,即肆力於诗文。
22、龄石弟超石,亦果锐善骑乘,虽出自将家,兄弟并闲尺牍。
23、论文试以《红楼梦》的帖子为例,分析旧尺牍的写作结构。
24、博涉史传,有尺牍之才,为杜进记室,从征塞表。
25、这幅蔡襄书写的尺牍,又名「澄心堂帖」。园中首辟澄心堂,空庭积翠生清凉”的诗句。
26、著作宏富,著有《瑟庐文集》16卷、《瘦梅书屋诗存》24卷、《海粟楼诗稿》12卷、《絮红吟馆词》4卷、《影雪词》6卷、《宝瑟山房四六》4卷、《瑟庐尺牍》4卷和《幼存馆课诗赋稿》8卷等。
27、给上司或长辈写的信,信函);书字(书信);书办(管办文书的官吏);书启师爷(管文书的幕友);书役(管理文书的小吏);书尺(尺牍,书信);书素(书信);书筒(古代盛书信的筒。
28、《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后宁。
29、传》:“道迁虽学不渊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还,甚有意理。
30、1985年入西安书学院函授二年结业。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
31、事详《凝翠集?尺牍?报沐总镇书》。
32、著《南堂诗钞》,《扬州画舫录、昭代尺牍小传》,《方贞观诗集》六卷。
34、第三章笔者主要从其数量较多的散文,如游记、尺牍等探究袁宏道的为人与为文。
35、编印《陟冈楼丛刊》以及继续编辑原潘博山编的《元明诗翰》、《明清画苑尺牍》等。
36、文涵:《珊瑚网》卷一九录〈跋定武兰亭帖〉、卷二○录〈题化度寺邕禅石塔铭〉,《石渠宝笈》卷一三录〈题晋王羲之书曹娥碑〉、卷三○录〈书颜真卿述张旭笔法〉、卷三二录〈题阎立德所画王会图〉、〈周朗画杜秋娘图后识〉,《书画题跋记》卷八录〈题所书柳子厚谪龙说后〉,《书法正传》卷五〈学言〉录〈九生法〉,《水东日记》卷一一〈虞文靖朱宜人墓碣〉录〈题所书虞秘书着吉氏墓碣后〉,《宋元尺牍》录〈与张彦中书〉;诗涵:《元风雅》卷后五〈题钓台〉、〈送?中丞南台〉,《石渠宝笈》卷一四录〈题管夫人道升丛玉图〉,《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录〈古诗云:吾生落落果何为?
37、一百四他从腰间褡包内摸出厚厚两轴绢丝手卷,递给紫元宗,道:昔年我拜访道宗祖师,他们多馈赠所著道书,都是些竹简尺牍。
38、尺书:尺牍,指书信。
39、《小仓山房尺牍》:“得与云、山、书、史耦居无猜,不可谓非人生之幸。
40、龄石弟超石,亦果锐善骑乘,虽出自将家,兄弟并闲尺牍。
41、《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
42、《王献之尺牍》收其唐宋摹本,以及“淳化阁帖”、“大观帖”、“宝晋斋法帖”中的刻本,共二十通,供广大学书者欣赏临习。
43、少机警有识,且善属文,便尺牍,下笔辄成,未尝定藁,时人每疑其宿构。
44、《与程蕺园书》文中分析以考据为古文之弊,究源辨流,反复论证,句句确凿委婉、洞中?要,没有箭拔弩张的霸气,这与他的《与某山人书》及《小仓山房尺牍》中很大一部分尖利凌轹的书信有明显区别。
45、沈炼有《青霞集》、《呜剑集》、《塞垣尺牍》等。
46、明代尺牍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地位,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及独特的艺术表现。
47、第四章论述了袁中道散文的艺术成就,分别从杂记文、传记文、尺牍、日记四个方面论述其创作特点。
48、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四?与金匮令》:“仆名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49、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
50、清周亮工《尺牍新钞?张九徵与王阮亭》:“三日夕读大篇,几不成寐。
51、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黄幄玉阶之内,饱其尺牍矣。
52、博山收藏历代尺牍,景郑则嗜好石拓及砚。
53、!父子关系出现冲突的同时,却让世熙意外发现天任的真面目:往日经常教训世熙要谨言慎行的天任,竟然是喜欢到夜总会寻欢作乐的男人!他应书商之约,写《模范尺牍》,“
54、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姊妹皆晓文义》:“五妹最喜予尺牍,一日妹倩至,偶诵一札无遗句。
55、目前,学界对几种署名唐寅所著的《六如居士尺牍》《唐伯虎尺牍》《唐六如先生笺启》的真伪尚未作出明确的考辨。
56、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但最常见的是1平方市尺、厚度为1市寸,即“一尺一寸”,有“尺牍”之称。
57、有《点庵集》、《昭代尺牍小传》问世。《昭代尺牍小传》。
58、这幅尺牍结体疏秀,用笔清俊飘逸,丝毫看不出衰颓的老态。
59、注重在传统中汲取营养,追本溯源,如汉简帛书、颠张醉素法帖、孙过庭书谱、大观太清楼帖、二王尺牍、王氏一门书翰……诸多等等。
60、此幅尺牍因系漫不经心之作,故更显得流畅自如。
61、后人编有《陈?斋尺牍》、《?斋吉金录》。
62、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後宁。
63、其所注释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瞻山楼诗文集》116卷、《怀玉馆杂笔》4卷、《文章体例》、《诗经童话》、《孟子童话》、《晏子春秋童话》、《注释学生尺牍》、《外国地理表解》等。
64、生平在《昭代尺牍小传》、《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等有传。
65、解鼓琴,善属文咏,工尺牍之敏,当世罕及。
66、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的香艳主题开始充斥报端,竟然有了《代西施寄范蠡书》《代崔莺莺寄张君瑞书》等;以及《香闺四时乐》《闺中百宜》《销魂酒令》,出语下等,开了以后所谓香囊、香艳丛话、花月尺牍之类黄色出版物的先声。
67、用一尺长的木简作书信故称尺牍。
68、2009年岐阳印社社长曹宇【尺牍】一书由面世。
69、属文有体制,笔法简远,其尺牍尤时所珍爱,往往藏去。
70、帖分十二月令制为尺牍,前人称为“月仪帖”。
71、《北史?裴汉传》:“汉善尺牍,尤便簿领,理识明赡,断割如流。
72、《艺文杂谈?谈书牍》:“赖古堂《尺牍新钞》搜罗较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