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声:xiéshē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六书之一。即形声。意符(即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2.谓声韵谐合。唐李绅《皋桥》诗:“鸿鵠羽毛终有志,素丝琴瑟自谐声。”清陈维崧《与吴汉槎书》:“吴歈越艶,匪拟古不为功;汉乐唐謡,惟谐声乃为妙。”★六书中的形声。由音符与意符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声。参见「形声」条。
1、这是因为谐声字大量产生的时代,大致和《诗经》产生年代相合,他除了列韵谱以外,还列了《古十七部谐声表》。
2、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3、这套宫调系统就是燕乐二十八调?包括调的名称?调与律的对应关系?调与调之间的同调式?同调域?同主音3种关系的系统化认识。若夫四声二十八调,或为鬲指之声,或为三犯、四犯之曲,以至按律谐声,所以被诸管弦者,在宋张炎已云“旧谱零落姑置勿论”云。
4、《评注灯虎辨类?谐声》载有“彼此姻缘恰并头”猜“韵(韵)”字谜,是借“姻缘”二字摹拟韵字左右“音”和“员”的读音来扣合的。
5、在论文最后部分着重对集成光学可调谐声光滤波器( iaotf )在不同制作阶段测试方案的设计和讨论,并完成了部分测试工作,对于未完成部分也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解决途径
6、听不到和谐声中咽喉的哽泣;
7、用心听雪,还可以听到风声,那是雪的舞乐,还可以听到乌云的漂移,听到天空的暗淡、听到环境的灰蒙;可以听到亲人们围坐在火炉旁,火苗突突的声音,唰唰的轻微翻书声;可以听到万物的和谐声,听到国泰民安的钟鼓声。
8、同时更进一步把这种构拟推广到与舌根音谐声的以母。
9、概括性地介绍了汉字谐声系统的历史层次。
10、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
11、而音节拗折,是一首拗律,如首联“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两句,一孤平一单仄,不求谐声;俯首拾柏,柏味甚苦,此句相应多仄声,明霞仰头可餐,其意甚高,此句相应多平声,可谓声情相符。
12、上古很可能还存在【kl】、【pl】之类的复辅音声母,例如在谐声字中,舌根音声母【k】、【k‘】往往和边音声母【l】互谐,“各”既可以作“格、阁、客”的声符,也可以作“洛、路、略”的声符,这些字很可能原来都是由【kl】之类的复辅音演变来的。
13、认识汉字的人都知道,“泳”和“永”是两个谐声的字。
14、谢公书中的“谐声”、“切音”、“通韵”……等等,大抵属今天“谐音”一类。
15、一假借也,有声义兼借,有借声不借意,有借意不借声,有借谐声兼义,有借谐声,有借近声兼义,有借近声,有借谐近声,有因借而借,有因省而借,有借同形,有借同体,有非借而借。
16、五用“脚”踏出青山绿水;用“口”说出文雅语言;用“手”捧出爱心社会;用“心”播出文明城市;用“耳”聆听和谐声音!
17、若夫四声二十八调,或为鬲指之声,或为三犯、四犯之曲,以至按律谐声,所以被诸管弦者,在宋张炎已云“旧谱零落姑置勿论”云。
18、观眭、隗二字,皆合口呼,分以圭、鬼谐声,皆合口呼并舌根音字,上古分属支微韵,或可互通。
19、古音学家根据谐声偏旁和古书中的异文、异切、古读、声训等材料,考证出中古后期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来自上古的端透定(9)。
20、这是一首七律,要求谐声律,工对仗。
21、书中以此器象征妙玉的“透底假”,在手法上使用的会意,与(分瓜)(瓜包)的谐声相映成趣。
22、清褚人获《坚瓠九集?谐声桂枝香》:“想牵情这厢,想钟情那厢,撩人猜料。“对月临风,把酒无眠,明眸里缱绻万千,怀想旧日牵情,手心已长出纠缠的曲线。
23、清褚人获《坚瓠九集?谐声桂枝香》:“想牵情这厢,想钟情那厢,撩人猜料。
24、通韵谐声”指谜面取诗韵(或词韵)韵部领字、配以韵书常用字音、韵、吟、唱、平、上、去、入等成谜的一种方式。
25、谐声转读而来。
26、他一生不仅重收藏,还注重研究和著述,著有《尚书传笺》、《僻园史学四种》、《说文切韵》、《说文谐声》、《礼记注疏》等9部著作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