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裘:wéiqi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见“为裘为箕”。
1、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2、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3、因为裘雪鹤和流夏闹僵,一直夹在中间为难。
4、《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推荐阅读:集腋为裘
5、集腋为裘(40),妄续幽冥之录(41);浮白载笔(42),仅成孤愤之书(43)。
6、为了发泄自已的不满,他“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驻成孤愤之书”,写就一代名著《聊斋志异》。
7、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8、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9、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10、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11、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12、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14、《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15、明张岱《湖心亭看雪》文中说:“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北齐刘昼《新论?适才》:“紫貂,白狐,制以为裘,郁若庆云,皎如荆玉,此毳衣之美也。
16、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17、出典:《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18、出处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19、语见《礼记?学记》之“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20、如良弓之子先学为箕,良冶之子先学为裘。
21、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22、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23、之子必学为裘”唐孔颖达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
24、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25、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26、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示例宋?张元干《贺陈都丞除刑部侍郎启》:“夙奉~,克遵良冶之传。
27、北齐刘昼《新论?适才》:“紫貂,白狐,制以为裘,郁若庆云,皎如荆玉,此毳衣之美也。
28、于是灯下写道:“……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29、良冶之子,必学为裘(2)。
30、此书创作从他年轻时就开始了,康熙十八年(1679)作《聊斋自志》,可知那时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已初具规模,一直到暮年方才成书,“集腑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31、……早期分工不发达,没有专门缝制鼓风皮囊的匠人,冶铸工匠必须自己来制作鼓风皮囊,它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冶炼的成败,这才是‘良冶之子,必学为裘’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