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袂:fènmè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挥动衣袖。常用来形容奋发或激动的状态。《淮南子·氾论训》:“举天下之大义,身自奋袂执鋭。”晋刘伶《酒德颂》:“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明史·余懋学传》:“稍有规正,輒奋袂而起,恶声相加。”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但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聪目明,奋袂而起,好像事件之大,远胜于宇宙之灭亡者。”★〈书〉指感情激动时把袖子一甩,准备行动~而起。
1、庄王方进午膳,闻申舟见杀,投箸于席,奋袂而起。
2、辍食弃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於吴会矣。
3、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4、足下方扬眉瞬目(26),奋袂抵掌(27),而效仆之所为,是又一余叟也。
5、清昭连《啸亭续录?杨武陵》:“以??侯代之人,作奋袂勤王之事,历艰险而不辞,皎孤忠而矢死。
6、乃二三大僚,稍有规正,辄奋袂而起,恶声相加,是为讳疾。
7、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8、奋袂攘?,抚剑东顾,而心已驰於吴会矣。
9、划然长啸(25),风回苍穹;奋袂而谈(26),天地为空。
10、至于日英之杀我同胞一人,即与杀我全国同胞相等,况连日惨杀有加无巳:吾人此心未死,固不能不剑及屡及,奋袂而起,誓死以赴我同胞之急难也。
11、《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但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聪目明,奋袂而起,好像事件之大,远胜于宇宙之灭亡者。
12、倪公奋袂持长缨,一麾壮士皆从征。
13、全国各地反袁运动蜂起,北流县城的进步师生亦组织了讨袁反日示威游行,少年作豫奋袂而起,参加了这个行列。
14、假公逊志深山,留身今日;投戈奋袂,必不逾时。
15、辅国将军刘毅、广武将军何无忌、镇北主簿孟昶、兖州主簿魏咏之、宁远将军刘道规、龙骧将军刘?、振威将军檀凭之等,忠烈断金,精贯白日,荷戈奋袂,志在毕命。
16、《酒德颂》:“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17、所望奇材异能,奋袂东渡,佐创世界,共立勋名。
18、工商巨子,奋袂而起。
19、有贵介公子,?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20、鲁迅不屑,也写了一篇!隐士》,文中讥讽说:"泰山崩,黄河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但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聪目明,奋袂而起,好像事件之大,远胜于宇宙之灭亡……”鲁迅不愧是勾魂摄魄的高手,寥寥数语,就勾画出周作人辈所谓"大隐”的嘴脸。
21、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22、入世时必露锋芒,执言仗义,从“左派”沦为“右派”,尤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一如既往,每闻世间不义事,即刻奋袂攘襟,拍案而起。
23、辍食弃餐,奋袂攘?,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24、他奋袂而起,鼓励民众罢市。
25、早在辛亥革命时即奋袂而起,讨袁战役中崭露头角,北划时期类立奇功。
26、投袂,奋袂也,言其怒也。
27、晴窗遥睇徘徊久,何当奋袂探灵芝。
28、早在辛亥革命时即奋袂而起,讨袁战役钟崭露头角,北划时期类立奇功。
29、《明史?余懋学传》:“稍有规正,辄奋袂而起,恶声相加。
30、这时候暮色四合,草原上朔风渐起,满天红若滴血的夕阳之下,一个长发乱飞的彩衣老妇长嘶短嚎,奋袂狂舞,这景象说不出的可怕,也说不出的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