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常侍:nèi cháng 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宫廷内官名。 秦 称中常侍官,由宦者担任,间用士人。 汉 沿称中常侍。至 隋 改称内常侍。 唐 置内侍省,设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常侍掌管掖廷、宫闱、奚官、内僕、内府等五局。《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以 杨思勗 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参阅《通典·职官九》。★宫廷内官名。秦称中常侍官,由宦者担任,间用士人『沿称中常侍。至隋改称内常侍。唐置内侍省,设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常侍掌管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五局。
1、这个是内常侍石显。
2、贞元末年入宫,历任内府局令、学士院使、掖庭局令、内常侍等职。
3、’董巴志曰:‘内常侍,右貂金?,银附蝉,内书令亦同此。
4、唐代或称内侍省,或称内侍监、司宫台,专用宦官,由内侍监、内侍、内常侍等为首官,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
5、帝怒诸军无大功,诏内常侍梁守谦宣慰,因督战,付诏书五百以待有功,斥金帛募死士。
6、有功,被越级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
7、中毒而亡,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也就无人胆敢往下追究了。
8、董巴《舆服志》云:“诸常侍、内常侍,加黄金附蝉、?尾,谓之惠文冠。
9、监察御史魏传弓曾以内常侍辅信义纵暴,正准备奏劾,窦怀贞竟然说:“辅常侍深为安乐公主所信任,权势甚高,言成祸福,何得辄有弹纠?”魏传弓无畏地回答:“今王纲渐坏,君子道消,正由此辈擅权耳。
10、杨复光经过冷静观察,选择了当时任内常侍的大宦官杨玄价,投靠其门下,并认他为干爹。
11、元和九年九月丁亥日,宪宗下令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忠武军都知兵马使李光颜、寿州团练使李文通、河阳节度使乌重胤等率军讨伐淮西,命内常侍知省事崔潭峻监其军。
12、(炀帝时改为长秋监,唐初复旧),有内常侍等官。
13、帝闻,赐金紫,擢内常侍。
14、次官有内常侍2人。
15、除了这五大局外,皇宫里还设置了内侍省,共有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
16、而左右有忤逆其意者动辄被处死,以致于除了刘弘昌及内常侍吴怀恩外,没有人敢劝谏,而受劝谏后又不听。
17、隋朝内侍省设内侍、内常侍等,领内尚食、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局。
18、丙午,令内常侍段文政监领郑滑、河东、许三道兵,救援深州。
19、昔魏武帝使中军司荀攸典刑狱,明帝时犹以付内常侍。
20、正五品下阶:内常侍、朝仪大夫、宁远将军等。
21、有武力,少养于内常侍杨玄价家,颇以节谊自奋,玄价奇之。
22、仙鸣死后,以开府内常侍第五守亮为右军中尉。
23、又诏内常侍刘国珍、马朝江分领易、定、幽、沧等州粮料使。
24、唐内侍省有内侍、内常侍,内常侍掌管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五局。
25、唐代内侍省一般设有: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通判省事。
26、武德四年,改长秋监曰内侍监,内承奉曰内常侍,内承直曰内给事。
27、先后历任内侍省内常侍、陕西捕贼巡捡,内殿崇班、行宫四面巡检。
28、一月,前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谒皇嗣,被腰斩。
29、又诏文武百僚临于其第,遣内常侍吴承倩会吊,赠绢千匹、布三百端。
30、工八分书,开元二十八年(七四o)赵尚客撰唐内常侍赵泰宗碑为其所书。七月,以飞龙使、宫闱局令王归长守内侍省内常侍,知省事,充内枢密使。
31、张承业字继元,他本姓康,是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唐朝末年做宦官,后来被内常侍张泰收为养子,就改成了张承业这个名字。
32、庚子,暴崩于中和殿,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
33、以黄门直东宫、为掖廷局博士,唐宪宗即位,为内常侍,知内侍省事,深得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