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秩:pǐnz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官品与俸秩。《后汉书·皇后纪赞》:“其(公主)职僚品秩,事在《百官志》。”唐张乔《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诗:“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宋苏辙《谢复官表》:“伏念臣忧患餘生,老病兼至;废黜虽久,尚霑品秩之餘。”清昭槤《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其次大小官员扈从人等,皆按旗分品秩安立行帐。”2.泛指等第、次序。《书·舜典》“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唐孔颖达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官位的等级和俸秩。《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诸子传.豫章王综传》:「久之乃策免吴淑媛,俄遇鸩而卒,有诏复其品秩,諡曰:『敬』,使直主其丧。」
1、佐杂品秩很低,吏目、巡检不过从九品,典吏和其他杂职大都未入流。
2、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
3、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
4、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
5、此外,印绶或印囊只授给治事官吏佩带,像光禄大夫、大夫、博士等散官或加官之类,尽管品秩不低,但皆无印绶,这是汉代定下来的规矩。
6、令于内库方圆银二千一百七十二两,充见任文武常参官救接,委御史台依品秩分表。
7、欲加相国,问品秩,收以实对,帝遂止。
8、今授以五品秩,士君子当隐见随时,其尚悉心,以报殊遇。
9、各千户所职官及品秩均同福州左卫各千户所。
10、游击品秩略次于参将。
11、品秩未入流,拿从九品官奉。
12、官员致仕时可享受一定的待遇,据《唐会要致仕官》说,有的可以加官一级,有的只是换了一个官名而品秩并未改变(致仕后,例晋一级,至宋代才成为制度)。
13、其品秩,汉千石,隋从四品,唐从四品上。
14、职官数及品秩均同福州左卫各千户所。
15、令、长并为县的长官,但品秩不同。
16、北宋前期,翰林学士亦无品秩。
17、由宿卫出职为官,其品秩高下的幅度颇大。
18、十三年,定府、州、县儒学官品秩。
19、县的官吏除令、长、丞、尉外,一般都是少吏,所以县属各官之长和乡的主管官吏多称啬夫,与县的等级相当的某些官署的属官之长,如其品秩是少吏,也常称为啬夫。
20、初定为正五品,后数改更其品秩。
21、卫司职官数及品秩同福州左卫指挥使司。
22、调济宁路兖州知州,孔子后衍圣公袭封职三品,泽民建议,以谓宜升其品秩,以示褒崇宣圣之意,廷议从之。
23、论网上金融的产业效应与产品秩序
24、仿照朝廷官史品秩,设立道阶、道职。
25、汉以石数为官员品秩的名称。
26、八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
27、这些僧官的品秩都很高。
28、衣冠像主要是满足祭祀的需要,人像均依品秩或着公服,或着常服,蟒袍玉带,正襟坐立,表情端正庄严肃,非常庄重。
29、敕文首书皇帝制词,次书被封赠者的官阶、姓名、功德、封赠的品秩、袭次等。
30、九寺、五监、十二卫等为目,列述其职司、官佐、品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