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经院:yìjīngyu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宋代翻译佛经的场所。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太平兴国中,始置译经院於太平兴国寺,延梵学僧,翻译新经。”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
1、当时从京城童行五百人中选出惟净等五十人,送入译经院(随后改名传法院)学习。
2、宋代更有译经院之设,以宰辅为润文使,成为国家正式机构。
3、译经院置润文官。
4、素不喜释氏,尝请废译经院,辞甚激切。
5、1967年成为首任中央译经院院长,1975年就任东国大学董事长。译经院印出玄奘法师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6、唐代义净于唐景云二年(711),在洛阳大荐福寺译经院译出,弟子玄伞、知积等笔受。
7、当时选出惟净等五十人,送入译经院学习。
8、太平兴国七年(982),奉诏入居太平兴国寺之译经院,从事译经工作,帝乃赐号“传教大师”。
9、译经院成立之后,院长一度由张澄基教授出任,译出《大宝积经》精品二十二卷,在美国出版。
10、译经院后改名为传法院,为北宋朝廷主持佛典翻译、训练译经人才、刊印藏经及经录之所在。
11、七年与施护、法天等共于译经院从事译经,赐号“明教大师”。
12、当时特别设立了译经院,并制定一些规章。
13、50岁时,去世在译经院的书案旁边。
14、《春明退朝录》卷上:“太平兴国中,始置译经院於太平兴国寺,延梵学僧翻译新经。
15、直至“译经院”北迁碜佛学院得以续办。
16、挂在译经院门前,表示他的决心与宏愿。
17、宋代译经院翻译新经时的仪式。
18、译经院结束后,成员之中有人发心出家,“三学研修院”渐而发展为法鼓山“僧团”。
19、《春明退朝录》卷上:“太平兴国中,始置译经院於太平兴国寺,延梵学僧翻译新经。参与译经院工作的,还有关世谦、杨梓茗、许洋主、缪树廉、刘奕赐、何光谟等多人。
20、至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由州府官上表进之,帝览大悦,召入京师,敕赐紫衣,因而敕造译经院。
21、以后,有关于佛教的重大事迹,如太平兴国八年的‘诏改译经院为传法院’,雍熙二年(985)的‘诏天息灾、法天、施护并为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均见《宋会要》道释二‘传法院’),雍熙三年的度僧(见《佛祖统纪》卷四十三),而在本书的‘此土僧游西域’、‘封授官秩’和‘临坛法位’三条中都没有记录进去。
22、1979年8月成立了“三学研修院”,成员即译经院原有成员与禅七学员,共十位。
23、法师在近慈寺创建译经院。
24、寺中有五堂口、名称是沙弥堂、学戒堂、学事堂、加行堂、金刚院,外加一所专门培养汉藏译经人才的译经院。
25、1978年4月,农禅寺借予场地给原设在新竹福严精舍的“美国佛教会”驻台译经院使用。
26、卷三:“本朝有译经院,凡得西域书,令晓蕃语、通文义人充译语官。
27、汉藏人民的友谊结晶??译经院,宽敞典雅,阑静古朴,异花名卉,应时而放。
28、七年,师与天息灾、施护等,于译经院各译所携之梵本。
29、五月,译经院印出《法蕴足论》。
30、七年(982),奉敕入译经院翻译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