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旨:shùn zh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顺指 ”。谓曲意逢迎。 汉 扬雄 《谏不受单于朝书》:“ 季布 曰:‘ 噲 可斩也,妄阿顺指!’”《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諛顺旨要领絶。”《三国志·吴志·王蕃传》:“ 蕃 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时或迕意,积以见责。”《旧唐书·外戚传·吴凑》:“但人多顺旨不言,若再三启諫,必动宸情,则生民受赐。” 宋 朱熹 《与周丞相札子》:“阿諛顺指以为固位之术,牢笼媢嫉以为植党之计。”
1、芝曰:“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意已成,又勒兵于外以备非常,但当顺旨,将复何言!
2、《陈书?始兴王叔陵传》:“叔陵治在东府,事务多关治省阁,执事之司,承意顺旨,即讽上进
3、上位近臣,阿谀顺旨,迎合帝意,造作拒谏。
4、【示例】贩果实养父母,承颜顺旨,温清定省,出告反面,不惮苦辛。
推荐阅读:阿意顺旨
5、则犯颜逆耳,阿意顺旨,不可同日而言也。愚臣所以敢昧死犯颜色,冒不测之祸者也。
6、然阿谀顺旨,非义士也。
7、及诏移石头,即便顺旨。
8、陛下若妄加刑戮,微臣又顺旨曲从,则臣为不忠之臣,陛下为不孝之子也。
9、徐有功曾经对自己的亲人说:“今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10、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
11、轩陛之上有罔上欺民先意顺旨者,公以此笏麾之。
12、因孙?暴虐,群臣多阿谀顺旨,数言天降祥瑞,以博得孙皓欢心。
13、长妙因,次妙缘顺旨,妙音以忤王被贬。
14、顺旨,复正色曰:“杞之词不正。
15、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16、高祖与武明娄皇后??敦譬,方渐顺旨。
17、高祖与武明娄皇后殷勤敦譬,方渐顺旨。
18、时故人侯霸任司徒,遣使问候,光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19、居谏职,不肯顺旨劾真德秀,名重一时。
20、有功自云:“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21、证白以免,时以元景为告而顺旨。
22、王?《野客丛书?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限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
23、颜色,阿谀顺旨,获得炀帝宠信,背地里阴结豪强,收买人心。
24、臣不敢阿谀顺旨。
25、廷和退而上奏说明理由后曰:“臣不敢阿谀顺旨”。
26、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27、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
28、多少年来,余姚村严氏,一直以余姚四先贤之一的严子陵后裔为荣,认为始祖严肃,不留恋官场,而愿意躬耕田亩,过一种平民的生活,正是对先祖严光“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之高风亮节的弘扬。
29、并表示不敢阿谀顺旨,封还手诏。
30、学者是考人的、评人的,还品不出阿谀顺旨、阿尊事贵有几两重吗?学者要投身于火热的生活,更要甘于寂寞。
31、任司徒,遣使问候,光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32、上位近臣,阿谀顺旨,迎合帝意,造作拒谏。玄好人附悦,而琳之不能顺旨,是以不见知。
33、时炀帝数幸江都,世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必称善。
34、他阿谀顺旨,获得炀帝宠信,背地里阴结豪强。
35、时炀帝数幸江都,世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必称善。任司徒,遣使问候,光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36、彼全忠一凶人,犹知以顺旨为可杀。
37、妙因、妙缘两位公主顺旨成亲。
38、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
39、解释:阿意:迎合他人心意;顺旨:顺从君主意图。
40、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41、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42、当时固有阿意顺旨以叨富贵者,亦有不相诡随以获罪戾者。
43、《明史?徐溥传》:“国家设文渊阁,命学士居之,诚欲其谟谋政事,讲论经史,培养本原,匡弼阙失,非欲其阿谀顺旨,惟言莫违也。
44、则犯颜逆耳,阿意顺旨,不可同日而言也。
45、?曰:“如求机警能顺旨者,极不难得,但不诚实,则终不可倚。
46、晋张华《鹪鹩赋》:“块幽?於九重,变音声以顺旨。
47、《旧唐书?外戚传?吴凑》:“但人多顺旨不言,若再三启谏,必动宸情,则生民受赐。
48、时炀帝数幸江都,世充善候人主颜色,阿谀顺旨,每入言事,帝必称善。
49、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
50、在她的批评里,没有对无名作家的怀刺漫灭的傲慢,没有对“著名作家”的阿谀顺旨的吹捧,没有某些“学院批评家”寻章摘句、皓首穷经的封闭倾向。
51、①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
52、变音声以顺旨,思摧翮而为庸。
53、虽德非其畴,犹欲庶几,事亦如尔,故未顺旨。
54、手诏频烦,犹未顺旨。
55、衍能揣上意,阿谀顺旨。
56、唐韩?《海山记》:“左右近臣,阿谀顺旨,迎合帝意。
57、时故人侯霸任司徒,遣使问候,光口授使者:“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