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断:tǔdu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东晋、南朝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江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东晋哀帝时,桓温推行土断法,裁併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后南朝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晋书·成帝纪》:“﹝咸康七年﹞夏四月丁卯,葬恭皇后于兴平陵。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宋书·武帝纪中》:“及至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旧唐书·杨炎传》:“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姦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於朝廷。”《资治通鉴·晋哀帝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閲户口,令所在土断,严其法制,谓之庚戌制。”胡三省注:“令西北士民侨寓东南者,所在以土著为断也。”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所谓土断,就是主张把侨郡县士民作为土著,民众向朝廷纳租税,服徭役,不再让士族独占这些利益。”★东晋﹑南朝废除侨置郡县,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办法。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豪族多迁居江南,仍称原来郡籍,形成诸侨郡县。至东晋哀帝时,桓温推行土断法,裁并侨置郡县,整顿户籍,史称庚戌土断◇南朝各代又多次推行土断,作为加强王朝统治,与豪门争夺劳动力,扩大赋役和兵源的一种手段。
1、实行土断,设立白籍之后,官府根据户籍赋税,征兵役,致使侨人负担加重,破产者甚多。
2、黄土断层中可见人骨架,有不少泥质红陶随葬品出土。
3、但土断也使北来侨民的经济和徭役负担更加沉重,很多人破产沦为奴客。
4、白芦笋栽培中,还会影响培土断根问题。
5、晋末土断,割于湖为境,改属扬州。
6、这是照顾侨人大族利益的措施,也是一部分北来大族赞成土断的条件。西晋末中原大乱,自东晋元帝寓居江左,百姓纷自北南奔,谓之侨人。
7、混凝土断裂韧度的概率模型研究。
8、东晋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户口流徙严重,为了整理户籍,实行了多次“土断”,将北方侨居人口和浮浪人口,统一登入当地户籍,加强对他们的控制,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9、混凝土断裂韧性的试验及分析。
10、所谓土断,就是东晋政府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
11、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土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
12、与此同时,清查隐匿漏户,把逃亡农民和由豪强隐占的私属搜括出来,充作政府的赋役对象,这也是土断的重要目的,而在南朝后期更为侧重。
13、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
14、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又土断属叶。
15、吴智敏,中国水利学会岩石、混凝土断裂力学委员会秘书长。
16、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
17、土断后,南朝境内的侨寓政府便陆续消失了。
18、楔入劈拉法研究混凝土断裂能。
19、其先寓居吴兴,土断为民。
20、的“庚戌土断”最为著名,对隐匿户口的世家大族予以打击。
21、当时称为“土断白籍”或“土断侨流郡县”。
22、东晋、南朝的土断则是针对当时侨人和侨州郡而实行的政策。
23、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为淮阳郡治。
24、故城内东北角,地形高低悬殊,多为黄土断崖,且多土冢。
25、土断政策的中心内容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以便政府统一对编户齐民的剥削。
26、用激光三角法重构混凝土断裂面三维轮廓与断裂能分析后经长达二百年的九次“土断”,才基本解决这一问题。
27、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
28、由于流民不断南下,土断政策贯穿整个东晋、南朝。
29、成帝咸和时(326~334)已开始实行土断,即把侨人从白籍移入黄籍,成为所居地方的正式编户,纳税服役。
30、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称之为窑洞;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
31、东晋咸和(326-334)以后遂土断人户,即清理侨民户籍,使其同于当地土著居民,成为纳调服役的编户齐民。
32、其后经过土断?许多寄治州郡获得实土。
33、混凝土断裂及亚临界扩展的细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