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襟:zhān j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庄子·应帝王》:“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唐 白居易 《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瞻山而陨涕,抚草木而沾襟。”★眼泪沾湿衣襟。形容泪如雨下。《庄子.应帝王》:「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文选.张衡.四愁诗四首之二》:「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1、一声《何满子》,两行泪沾襟”。
2、成仁取义,没则为神,惟公三十九岁春秋,寿以千古,撷芹藻斩蛟桥畔,想见艰难砥柱,感怀那禁泪沾襟。
3、忆昔何曾伤国步,追贤不外泪沾襟。
4、【出处】:晋陆云《吊陈永长书》之四:“东望贵舍,雨泪沾襟。
5、三十八时就已经通晓二十一史,乃至于朱黄版本点窜达七遍之多,这种披览古今,融贯历史的作风成就了他广博渊富的学识,也使得他能够在面对那些伟异奇卓的文士,经历不幸命运而掩卷沾襟,悲已忧怀的时候,更进一步强化自身承载与肩负的慷慨怀抱,任天下之安危于已身的内在意识。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7、悄向花阴寻侍女,问他曾否泪沾襟。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登蓟州楼送贾兵曹入都》诗:“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
10、兄妹沾襟”八个朱红大字,流传很广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1、纷纷鬻子叹仳离,我亦沾襟遣童仆。
12、依旧是偏爱枕惊鸿二字入梦的时节,烛火惺忪却可与她漫聊彻夜,早春暮春酒暖花深,便好似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岁岁花藻檐下共将棠梨煎雪,自总角至你我某日辗转天边,天淡天青宿雨沾襟,一年一会信笺却只见寥寥数言收起。银临
13、杨美泣下沾襟说:可是他是一个跛子,还有些口角歪斜,恶心,令人作呕,今后叫我怎么与他过?我宁愿不要这些实惠,利益,决不嫁给他。
14、晋卢湛《览古诗》:“毗血下沾襟,怒发上冲冠。
15、飞珠溅玉情盈袖,倚栏拨弦露沾襟。
16、一日,忽起归家之念,匆匆辞官,某妓追至江浒,涕泣沾襟。
17、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8、杜月笙闻讯以后泪下沾襟,痛哭失声,于是心力交瘁,臻于极顶,他的喘疾骤然间如山洪爆发。
19、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20、一个笑不可仰,一个涕泪沾襟,形成了一个个富于戏剧性的场面。
21、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2、辽天望乡者,回首尽沾襟。
23、权指天为誓,为之流涕沾襟。
24、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25、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
26、一百二杨美泣下沾襟说:可是他是一个跛子,还有些口角歪斜,恶心,令人作呕,今后叫我怎么与他过?我宁愿不要这些实惠,利益,决不嫁给他。
27、但悄然千载旧迹,时有闲人吊古。?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
28、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佛说这段故事,实在是含有很大的教育性,我们生做一个人,世代相袭,应有义养,现在我们孝人,相信后人必来孝我,这是理所必然,若是擅行不孝,此不但失掉了做人的意义,而且辜负了父母一番抚养的苦心,慈乌尚有反哺之报,羊犹有跪乳之恩,设使我们对于父母不孝,真是不如此等禽畜之类,唐朗诗人白居易有首赞慈乌诗:「慈乌失慈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非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30、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他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31、写挽诗二首:“天界经纶业,家传忠文心,谋谟经国远,勋烈到人深,廊庙风云断,江湖岁月侵,一朝成殄瘁,九牧共沾襟”;“久矣身无用,前思愿莫偿。
32、一婢取汤与饮,懿将口就汤,不能尽吸,流下沾襟,一婢忙取襟揩拭,累得懿不堪疲乏,气竭声嘶。
33、涕泗沾襟,玄宗亦悯然。
34、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35、安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
36、泣”字和王清惠原词中的“泪沾襟血”遥遥相对。
37、意思在为谢安辨诬,谢安泪下沾襟,于是越席挽桓伊须,深致谢意。
38、羊公碑尚在,泼墨泪沾襟。
39、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40、反袂(mei)拭面,泣涕沾襟。
41、捧泪何沾襟,静言邈尘伤。静言思之,其不可者五也。
42、闻衍已衔璧,大恸,从衍东迁,至岐阳,以赂赂守者,得入见衍,衍泣下沾襟,曰:“早从王言,岂有今日!
43、长醉难收今日泪,沾襟犹见旧时痕。
44、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45、法念德仇亦歌括,儿童读之涕沾襟。
4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47、兄妹沾襟"几个朱红大字,流传很广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产生在这里。
48、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27),与王同筐床(28),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49、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50、1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51、举头看白日,泣涕下沾襟。
52、触景伤情,怎能不泣下沾襟呢?
53、据《平阳县志》载:张超英,字晋锡,号水南,亲仁乡桃湖人(今苍南观美),天资聪颖,贯通六经子史,学徒遍郡邑,康熙五十九年举于乡,官任秀水(今嘉兴秀水)教谕,其训士谆谆于敦本,立品务经术不尚浮华,还乡之日,行李萧然,同官及门下多泪下沾襟,为立生祠,题曰:清廉遗爱,年七十有六卒,著有《闺姓俪语》四卷。
54、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襟。
55、一从尘阶下,清思泪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