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正:bózhèng 基本解释:[refuteandcorrect]纠正错误不妥之处,请驳正●详细解释:亦作“駮正”。批驳纠正。《后汉书·延笃传》:“篤论解经传,多所駮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隋书·柳雄亮传》:“尚书省凡有奏事,雄亮多所驳正,深为公卿所惮。”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六:“而给事中有所驳正,则先使诣执政禀议有异同,然后缴奏以闻。”《清史稿·刑法志三》:“然明制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駮正。”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那时我见了‘流言’字样,曾经很愤然,立刻加以驳正。”★◎驳正bózhèng[refuteandcorrect]纠正错误不妥之处,请驳正
1、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
2、迁太常博士,独为袁燮议谥,余皆阁笔,因叹曰:「幽、厉虽百世不改,谥有美恶,岂谀墓比哉?太常博士程皓议谥“忠孝”,颜真卿以为许国养亲不两立,不当合二行为谥,主客员外郎归崇敬亦驳正之。
3、负责稽查各部,驳正章疏违误。
4、由于它有驳正诏敕的职责?逐渐演变成为谏官。
5、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2)明朝设都察院,以“纠劾百司”。
6、其为朱彝尊《日下旧闻》所驳正者,尤不一而足。
7、既为给事中,又当驳正。
8、……一曰驳正旧解。
9、谦韪之,悉为驳正。
10、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
11、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
12、谓给事中行使职权,驳正制敕之违失而封还章奏。
13、26绝望人的讲论既然如风,你们还想要驳正言语吗。
14、高祖令善为考校二家得失,多有驳正。续注是书,尚多所驳正。
15、……纯缪之处,难可胜音,余已逐条驳正,不假一二淡也。
16、月!%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卢森堡大公府会见卢森堡大公储亨利亲王。公时疏驳正,收其半以实京庾,舍其半以宽漕力,自是公储耗米岁增十万有馀。
17、其所驳正,亦复众说多歧,未归一是。
18、其驳正最为允协。
19、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
20、26你们想要驳正言语么?绝望人的讲论,不过如风。
21、的驳正,《正义》一概加以否定。
22、每谳狱,稍涉矜疑,即为驳正,多所平反。
23、撰文,“驳正其失,至相讥诋。
24、宋朝时期亦设有门下省,职掌“受天下之成事,审命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
25、执掌复核驳正,负责审核刑部所审案件。
26、给事中职掌读署奏抄?驳正违失。
27、制敕不便,辄驳正。
28、另作《春秋汉议》13卷,以春秋大义,驳正汉朝政事600多条,“妙得公羊本意”。
29、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载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
30、国柱承其风旨,即有舛错,同官莫敢驳正。
31、裳所驳正,颇属持平。
32、今人杨伯峻驳正其说,谓:“(周)襄王避叔带之难,自称为不?,《传》所谓‘天子凶服降名,礼也’(僖二十四年)。
33、发现吏仵奸巧欺侮,则亟予驳正;若疑信未决,必反复深思,决不率然而行。
34、官立八座,正为此时,卿可共驳正之。
35、喻氏虽然禀承方有执的观点,但又认为其“未免失之过激,不若爱礼存羊,取而驳正之,是非既定,功罪自名也”,而且“叔和序例传习已久,中人已深,欲削去之,而坊刻盛行,难掩众目”。
36、有的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
37、《新唐书?元载传》:“时拟奏文武官功状多谬舛,载虞有司驳正,乃请别敕授六品以下官,吏部、兵部即附甲团奏,不须检勘,欲示权出於己。
38、并司条奏汇题,及各司爰书驳正者,会其成,比年一奏。
39、明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掌侍从规谏,稽察六部弊误,有驳正制敕违失、章奏封还的职权。
40、当执奏者勿忌避?当驳正者勿阿随?当敷陈者勿隐蔽?当引见者勿留难”。
41、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
42、鸾台职责略同侍中,掌驳正违失之事。
43、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
44、有说文段注驳正、诗文集。
45、温补诸家起而驳正之。
46、对别人的毁谤加以申辩和驳正。
47、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
48、他为学生讲授元、明史,并开“史通研究”,“对于刘知几的史学理论和所举的史实,每每有所驳正,引证赡博,听之入神”(注:王兴瑞:《朱先生与国立中山大学》,《文史杂志》第5卷,第11、12期合刊,19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