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虎符:tóng hǔ f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汉 代发兵所用的铜制虎形兵符。后亦借指官印。《史记·孝文本纪》:“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司马贞 索隐:“《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古今注》云‘铜虎符银错书之’。 张晏 云‘铜,取其同心也’。” 唐 岑参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亦省作“ 铜符 ”、“ 铜虎 ”。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易简成功,偃铜符於鹤仗。”《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遂授 澄 节、铜虎、竹使符,御仗左右,仍行 恒州 事。”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送钮书城之任项城》词:“綬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汉代用于军事徵发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符留在京师,左符分给郡守。《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南朝宋.裴駰.集解:「应邵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1、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携左符。
2、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3、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
4、灌溉;符节(台)令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等。
5、文帝始以铜虎符代檄。
6、九月,首先把授兵权或调军队的铜虎符和使臣出使所持的竹使符发给各封国丞相和各郡郡守。
7、1957年出土西晋铜虎符3件。
8、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
9、符:《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10、及车驾南伐,以干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都督关右诸军事,给铜虎符十,别赐诗书。
11、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12、调兵用铜虎符,其余征发用竹使符,各分其半,左与郡国,右在皇帝。“白羽”,箭名;“虎竹”,指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
13、庥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14、19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15、《孝文纪》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16、出铜虎符以发兵,验其机括,不得擅兴,以革伪冒。
17、显示郡太守拥虎符而出镇的材料是很多的,据《资治通鉴》卷51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六月,太史令张衡对策,有“且郡国守相,剖符宁境”之语,《太平御览》卷598引《东观汉纪》:“延熹五年(公元162年),长沙贼起,攻没苍梧,取铜虎符,太守甘定,刺史侯辅各奔出城。目前所见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
18、现存战国时期的符节,除陕西长安出土的错金“杜”铜虎符称符外,其他大都称为节而不称符。
19、阳陵错金铜虎符,相传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20、《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以牙璋发兵,若今时以铜虎符发兵。
21、秦始皇像、阳陵铜虎符、秦兵马俑和小篆体十二字砖等文物,反映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22、铸造的铜虎符。
23、案:唐之兵制与汉之兵制大抵略同:唐有南北衙领于金吾,北衙领于羽林,而汉则羽林为南,金吾为北耳;唐折冲府皆有木契、铜马,朝廷征发下敕书、鱼契,都督、郡府参验皆合,然后遣之,汉则有铜虎符之制矣;唐每岁孟冬习战阵之仪,汉则亦以每岁八月都试;唐惟折冲都尉自教,而汉都试之日则郡县之官尽会也;唐以民兵隶折冲府,府至折冲、果毅、长史、校尉,汉之丞相则唐之长史也;唐有越骑、步兵、骠骑、豹骑、熊骑、渠羽、射声、?飞之名,而汉则有轻车、骑士、材官、楼船之别;唐府兵宿卫以近给番,汉之为材官者亦为卫士,统于卫尉,故与唐类;唐之给番,虽在千里外者亦不免,而汉之淮南地远数千里,吏民往来徭役长安道者甚苦,贾谊尝言之矣。
24、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25、文帝二年(前178年)颁铜虎符、竹使符与诸郡国。
26、《说郛》卷二引唐张?《朝野佥载》:“汉发兵用铜虎符。
27、临袁侯铜虎符,西汉早期,高14.6cm,宽16.9cm。
28、《汉书》卷4《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29、文帝二年(前178年)颁铜虎符、竹使符与诸郡国。铸造的铜虎符。
30、白羽”,箭名;“虎竹”,指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
31、◇集解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
32、调兵用铜虎符,其余征发用竹使符,各分其半,左与郡国,右在皇帝。
33、曾祖故素连,」侍中羽真使持节征南大将军」都督河以西诸军事吐万突镇」都大将中都内都大官仪同三」司常山王,得铜虎符,谥曰康王。
34、虎竹”,兵符,分铜虎符与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35、《史记》卷10《孝文本纪》司马贞《索隐》引卫宏《汉旧仪》:“铜虎符发兵,长六寸;竹使符出入征发。
36、’可见,汉代竹使符上必刻要求地方官办理的事情,铜虎符上是不能补刻文字的,所以必须用诏书加以说明。
37、卿掌宫外戒司非常及主兵器;将作大将掌土木之工;都水(台)使者掌水利灌溉;符节(台)令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等。
38、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