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wèiwǎ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中医指胃的内腔。其上口叫上脘,中部叫中脘,下口叫下脘。《灵枢经·四时气》:“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宋沉括《梦溪笔谈·药议》:“咽则下入胃脘,次入胃。”《负曝闲谈》第三回:“柳国斌当下被他妻子抢白了一顿,气得哑口无言,后来连鸦片烟都抽不进,把手揉着胃脘,只喊啊唷。”2.犹胃口。比喻对事物的兴趣。《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姑娘此刻只管心里不服气,不知怎的耳朵里听了这一路的话觉得对胃脘,渐渐脸儿上也就和平起来。”★容受食物的脏腑。胃口。
1、这些作用是其治疗胃脘痛的药理学基础。
2、结论: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素分泌关系密切。
3、结果:胃脘痛各证型胃动素分泌大多下降。
4、小儿胃脘痛是儿科脾胃病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呈上升趋势。
5、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古代针灸治疗胃脘痛特定穴运用规律。
6、胃脘痛其治疗方法很多,但针刺治疗,往往能迅速取得满意的疗效。
7、方法对500例胃脘痛患者进行按压的疗效分析。
8、一百零属于中医“胃脘痛、痞证、纳呆、嘈杂、反胃、郁证”等范畴。
9、前言:常见的慢性胃炎按其表现统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
10、适合胃病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等。
11、结论:胃脘痛各证型与胃运动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
12、简化诊断标准为:同时具备舌苔黄腻和胃脘痞满或胀或痛,即可诊断。
13、方法:收集380例胃炎(胃脘痛)病例,记录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
14、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引起的胃脘疼痛。
15、结论:胃、肝、脾三脏功能失常导致了胃炎(胃脘痛)的发生。
16、属于中医“胃脘痛、痞证、纳呆、嘈杂、反胃、郁证”等范畴。
17、但胆道疾病的疼痛多在高脂饮食后发生,疼痛常自胃脘部放射至右季肋及右肩,部分患者伴有黄疸及发热。
18、消化性溃疡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其病因病机多由于脾胃虚弱,湿热郁滞,气机不畅。
19、一百、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周身串痛。
20、目的:采用流行病学的调研方法和聚类的统计方法,对胃炎(胃脘痛)的临床证候进行中医分型。
21、艾灸对于虚寒性疾病如胃脘痛、泄泻、肠久溃不敛、月经不调等有很好的效果。
22、症状有胃脘隐隐作疼,胃部胀满不舒,胃酸较多,纳差,畏寒,喜暖喜按,肢体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3、其主要症状为胃脘疼痛、上腹部包块、食欲减退、呕吐、黑便、进行性消瘦等。
24、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动素浓度的关系。
25、结论安胃汤具有活血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26、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肠运动障碍的关系。
27、目的观察安胃汤治疗胃脘痛的疗效。
28、方法:观察针刺胃脘下俞对实验性糖尿病家兔血糖、胰岛素及胰岛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