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田:jià tiá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及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架田。架,犹筏也,亦名葑田…… 江 东有葑田,又 淮 东、二 广 皆有之。 东坡 《请开杭之西湖状》谓‘水涸草生,渐成葑田’。考之农书云,若深水藪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坵,浮繫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坵,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浸。”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江 南大湖中有茭、蒲等,年久、根从土中冲出,浮于水面,厚数尺,可延长几十丈,在上面施种,即可生长,称为‘葑田’。后来,农民进一步作木排,在上面铺泥,种植庄稼,称为‘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四周及底部以泥土和水生植物封实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也称为「葑田」。
1、明代,著名的农学家徐光启深入西南山区考察,西南特有的梯田农业让他大大吃了一惊,他把这个重大发现写入了《农政全书》中,并将梯田与区田、圃田、圩田、架田、柜田、涂田一起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正式载入史册。
2、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溺。
3、她在继绑架田洁青后再次绑架陈百川,以将田洁青骗回香港,不想却意外死于歹徒枪下。
4、安宁河边,至今还有一块记录此次事件的“打架田”。
5、元代则正式将葑田命名为架田。
6、诗人转移了一下视角,但见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那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可是恰恰是与中国的架田相同,这表明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新旧大陆之间可能早已发生文化上的交流。
7、这一天,在神农架田家山乡东池村,一只野猫叼走了农民王家贵家的一只母鸡。
8、后来,农民进一步作木排,在上面铺泥,种植庄稼,称为‘架田’。
9、架田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
10、以棋盘方格譬架田,比喻贴切。
11、架田主要是用作种植庄稼,但受架田的启发,人们还采用架田的方式进行居住。
12、葑上田:又称架田。
13、但这种用芦苇等物编织而成不带土的浮田与后来称为葑田或架田的浮田还有所区别。
14、架田已突破了葑田的限制,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耕地。
15、宋、元时,江南、淮东和两广就有这种架田。
16、架田附葑泥而种,既无旱?之灾,复有速收之效,得置田之活法”,元代王祯就对此大加推荐,认为“水乡无地者宜效之”。
17、葑田的葑,和今天的茭白属于同种植物,古代又称为菰,不过古代食用的并不是它的嫩茎,而是它的子实,称为菰米,或称雕胡。考之农书云,若深水薮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浸。
18、古人活用水田,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9、考之农书云,若深水薮泽,则有葑田,以木缚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种艺之,其木架田丘,随水高下浮泛,自不淹浸。
20、一是把旱田、高架田改种玉米,全镇计划改种500亩,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争取玉米单产达到400公斤以上。
21、云:“架田,架犹筏也,亦名葑田。
22、架田虽然仍称作葑田,但架田已突破了葑田的限制,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耕地。
23、卷十一:“架田。
24、架田又称为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