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户:biān hù 基本解释:[person written into household register] 指编入户口的平民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史记·货殖列传·序》●详细解释: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汉书·梅福传》:“今 仲尼 之庙不出 闕里 , 孔 氏子孙不免编户。”《北齐书·文宣帝纪》:“ 周 曰 成 康 , 汉 称 文 景 ,编户之多,古今为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至那仆底国》:“编户安业,国用丰赡。” 宋 王安石 《敕榜交趾》:“比闻编户,极困诛求。” 清 唐甄 《潜书·存言》:“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编户空虚,虽府库之财积如丘山,实为贫国。” 梁启超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至於匹夫编户,岂直不能与闻国是,乃至视之若奴隶。”★◎ 编户 biānhù[person written into household register] 指编入户口的平民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史记·货殖列传·序》★古时地方官每三年审察民户人丁数目,编排成册,故称编入户口册的人家为「编户」。通常指平民。《淮南子.俶真》:「夫鸟飞千仞之上,兽走丛薄之中,祸犹及之,又况编户齐民乎?」《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也称为「编民」、「编氓」、「编人」。
1、至457年(高宗太安三年)正月,以诸部护军各为太守,编户齐民才告完成。
2、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28)之民乎!
3、十三年起?取苏?浙等处上户四万五千余家?填实京师?将其中的壮丁发各监局充工匠?余为编户?置京城内外?名曰坊厢。
4、开启五胡乱华之局:永嘉乱后,北方五胡民族相继建国,匈奴早有夺取中原的野心,酋长刘宣谓:「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故八王作乱期间,刘渊及刘聪已建汉国,后刘曜陷长安,灭西晋,据长安建前赵;山西、山东则为羯人石勒所据,国号为后赵。
5、元和三年(808),皇甫说到豪家土地一片连着一片,逃亡各地没有依靠的大多是编户齐民,成为南北各地的普遍情况。
6、在此种制度下,户口隐匿脱籍虽然严重,但国家所掌握的编户数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7、川湘鄂粤之间,编户齐民,奔走呼号,一夫奋臂,万姓影从,颓波横流,败舟航之,是虏之必败者三。
8、编户立差,厘然划一。
9、清康熙以后,清政府把瑶民与汉民一体编户,消除汉瑶界限。
10、《朝野佥载》卷六:“碧衣拜送门外云:‘某是生人,安州编户少府,当为安州都督,故先施敬,愿自保持。
11、这种心面不一的才彦之恶习,作者认为是社会使之然:“士抱不世之才,偶遭负俗之累,委身草泽,与卖菜佣编户而处,而角巾措大,犹指之为狂为佻也,不亦悲夫!
12、为了不使这种“检括”户口流于形式,政府采取“大索貌阅”措施,令州县对在籍的编户成员的年龄、长相、身体特征等都详细记录在册,并定期进行验名正身。
13、实编户,王公已下皆正土断白籍。
14、编户之民转徙同也。流徙:1.到处流动转徙,没有安定的生活。
15、东汉豪族地主田庄里的基本劳动者,由破产的编户齐民转化而来。
16、原杰视察后认为,对山区众多流民不能继续镇压,应编户抚治。
17、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即豪强、僧侣地方隐占土地、户口,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编户的逃亡失散和奴婢杂户的存在这三大问题。
18、土断政策的中心内容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以便政府统一对编户齐民的剥削。
19、一般来说,这些佃客的社会地位是比编户齐民还要低。
20、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21、中评论道:“设轻税之法,浮客自归于编户。
22、争夺劳动力;编户的逃亡失散和奴婢杂户的存在这三大问题。
23、李彪传》:“省赋役以育人,则编户巷歌矣。
24、位于内城东部的二厢,作为商业中心首先繁荣起来,而西部尤其是面向西华门一厢的编户人口极少,主要是因为此处驻扎有许多禁军军营。
25、仲长统还认识到,上古人民大体平等的社会结构解体以后,贫富相差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汉兴以来,相与同为编户齐民,而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
26、介绍历史上潮汕地区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迁移和土著的编户齐民。
27、《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诏天下营田务,只许耕无主荒田,及召浮客,不得留占属县编户。
28、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29、所谓“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体现了编户齐民对王朝的主要义务。
30、在田庄的劳动者中,宗族、宾客、徒附的身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但他们对田庄主存在着依附性。
31、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
32、功能日益增加并规范化,“祀神、合乐、义举、公约”是其基本功能,有的人于会馆创建之初便要求会馆能发挥编户齐民、辅助治化的作
33、唐朝的势力已直伸至极北,“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
34、佃仆虽与奴婢有别,但由于其与家主有较严格的隶属关系,而一直被视为家主的奴仆,当成贱民,“遂不得自齿于齐民”,被排除在国家编户齐民之外,不登于官府户籍。
35、《敕榜交趾》:“比闻编户,极困诛求。
36、《旧唐书?代宗纪》:“今则编户流亡,而垦田减税,计量入之数,甚倍征之法,纳隍之惧,当宁轸怀。
37、《隋书?经籍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
38、杜佑在《通典》中评论道:“设轻税之法,浮客自归于编户。
39、过宜阳、熊耳,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而已。
40、;幽都穷发之乡,隶于编户。
41、奴婢、佃仆即使积有土地赀产,自立门户,亦不得编入黄册,凸显出贱民与编户齐民的身份差别。
42、三国孙吴时期,世代居住于此的土著山越人被征服,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
43、《翰林院庶吉士遵义府学教授莫君墓表》:“君按籍责赋富人,而贳其隐占之罪。佛教自初唐以来日趋兴盛,寺院经济也有很大发展,兼并了许多土地,隐占了国家的编户。
44、蕞尔谯纵,编户黔首,同恶相求,是崇是长,肆反噬于州相,播毒害于民黎,俾我西服,隔阂皇泽。
45、灭庸,群蛮也从属于楚,成了楚国的编户齐民。
46、不过满汉平民一般被称为“诸申”、“伊尔根”,分别是满语“国人”、“民”的意思,对国家除了编户义务之外,人身依附尚弱。
47、均田制度使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重新回到土地之上,流亡无居者和荫附于豪强名下的佃客也摆脱了束缚,成为政府的编户齐民,从而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口和征税对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原来,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一向重视应试者的出身与身份,规定只有编户齐民,即在官府的公籍上载有正式户籍者,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同时又有地域性限制,考生必须在其户籍所在地即“原籍”应试。
48、南海子内的这种特殊户民??海户,起初是由京师附近和山西等地正常的编户齐民来充任的,后来成为明统治者处置净身者的一种措施。
49、封邑内的劳动者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对封君无隶属关系。
50、因此,后世往往把二者合而为一,称为“编户齐民”①。
51、出处陈炽《庸书?议院》:“华盛顿以编户之细民,苦英人之虐政,风驰霆击,崛起美洲。
52、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
53、宋叶适《役法》:“而近世浅夫庸人之论,不过仇疾於官户,诛抉於诡产,其说有自宰执而与编户齐役者矣,而诡产?天下,其弊安可绝?
54、迨其子明远始奉我朝,命徙青,为编户。
55、早期府兵自相督率,不编户贯。
56、《隋书?食货志》:“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