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礼:yóu l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遵循礼教。《书·毕命》:“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孙希旦 集解:“由,谓践履之。”《韩诗外传》卷一:“凡用心之术,由礼则理达,不由礼则悖乱。”《旧唐书·代宗纪》:“仁孝温恭,动必由礼。”
1、殿试由礼部主持,弥封官负责监督,并由皇帝亲自批卷。
2、此外,利用基地东西侧的山峰作为视焦点,组织两条生态景观轴,学术轴、生态景观轴由礼仪景观轴加以联系,交汇处形成三个活动节点空间,顺应狭长的地形特点,使校园内的人流活动、集散场所分布更趋合理。
3、后来移守杨州,又常常到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处嘲风咏月、品泉赏花;特别是仁宗嘉佑中,很顺利地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最后又加了上柱国的荣誉称号。
4、礼物交换的基本形式由礼物交换什物、礼物交换范围和礼物交换主体构成;
5、馀则奉朝请,参宿卫,皆克由礼,而诸主亦皆循循孝谨,太祖之教远矣。
6、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7、由礼部侍郎关骏撰书的“慈廊庙碑”十六方,以及孝丰县知事朱绪曾所书的“慈溪大宝山武显朱将军庙之碑”,“重修朱将军庙碑记”等刻石,近代书法家沙孟海为朱贵祠留下了“陟大宝山原百端交集,抗外族侵略万古留芳”的楹联。末尾写别驾府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告终了,这时下弦月已经东出了,一种乐极哀来的情绪支配着诗人,他不禁四顾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长满老茧的双足,拖着一个衰老久病的身躯,寒月荒山,踽踽独行。
8、绍兴元年,由礼部郎迁吏部郎。
9、【出处】:《周书?邵广传》:“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
10、顺天乡试的同考官由礼部会同吏部选
11、充会试同考官、河南主考官清授光禄大夫大理院正卿。戴鸿慈由礼部尚书转法部尚书,沈家本任大理院正卿。
12、接着是一齐跪下听祭文,祭文由礼生诵读
13、子秦王好文,然童年疏率,动不由礼。
14、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
15、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嗣皇帝定谥。
16、跪迎圣驾,然后由礼臣唱名,一个个三跪九叩行陛见大礼。
17、火羊年(190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由礼部降旨请达赖进京。
18、【出处】《礼记?经解》:“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19、相对地,宗教和礼仪系统却高度集中,由礼仪官员认派政务长老们的权力。
20、《书?毕命》:“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
21、《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
22、第二年参加了由礼部主持的会试,经过天子亲策于廷的殿试后,年仅24岁的朱之锡就中了清朝第一届进土二甲第八名,选为庶吉士。
23、由礼部侍郎关骏撰书的“慈廊庙碑”十六方,以及孝丰县知事朱绪曾所书的“慈溪大宝山武显朱将军庙之碑”,“重修朱将军庙碑记”等刻石,近代书法家沙孟海为朱贵祠留下了“陟大宝山原百端交集,抗外族侵略万古留芳”的楹联。
24、请族之宗子至其祭,祭必由礼。
25、唐崔群《册太子礼毕赦文》:“皇太子恒,忠孝温文,率义由礼,宽粹庄重,自诚而明。
26、《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27、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28、尊封皇太后,应由礼部具奏,陈明一切仪典。
29、祭献读祭文,悉由礼生引赞,献毕行礼,俟与祭者起,礼生乃与余剩的人补拜,其后妇女继之,拜后焚纸钱而礼毕,爆竹本以祀神,但墓祭亦有用者,盖以逐山魅也。
30、修身》:“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
31、清代会试于春季在京师贡院举行,试期多在三月,所以也称春试(春闱);因由礼部主持,也称礼闱。
32、世禄之家鲜克由礼,而秦罗诸旧族乃能世笃贞忠,服劳王家,继起象贤,无忝乃祖乃父。
33、对这些国家要有求必应,派专机出国迎接,由礼宾司的领导去办,并要礼宾司写报告送给他批。
34、假如他至今还活着,奉了他的国君的命令,来到我国京城朝拜,陛下容纳接待他,不过在宣政殿接见一次,由礼宾院设一次酒筵招待一下,赐给他一套衣服,派兵护卫着让他离开我国境内,不许他迷惑百姓。
35、接着是一齐跪下听祭文,祭文由礼生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