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胁:xiōng xié 基本解释:[chest and hypochondrium] 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其两侧自胸以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详细解释:亦作“ 胸胁 ”。胸膛至腋下。亦谓近旁,近侧。《素问·腹中论》:“有病胸脇支满者,妨於食。”《管子·禁藏》:“禁藏於胸胁之内,而祸避於万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 胸胁 xiōngxié[chest and hypochondrium] 即前胸和两腋下肋骨部位的统称胸者,缺盆下、腹之上,有骨之处也其两侧自胸以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
1、偏头痛,目外眦痛,腋下痛,瘰疬,腰痛,胸胁及下肢外侧痛,疟疾。
2、本病头项强痛为太阳证,又见头眩昏冒,胸胁痞满之少阳证。
3、临床表现为胸胁处有压痛点,胸闷痛、偶发呼吸不畅,用力如咳嗽时疼痛加重。
4、……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肿痛,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见《丹溪心法》)。
5、旁廷,在腋下四肋间,高下正与乳相当,乳后二寸陷中,俗名注市,举掖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壮,主卒中恶飞尸遁注、胸胁满。
6、一百、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两胁刺痛,饮食无味,消化不良,周身串痛。
7、用于原发性肝癌血瘀郁结证,症见右胁下积块,胸胁疼痛,神疲乏力,腹胀,纳差等。
8、触事易惊,惊悸不眠,夜多噩梦,短气自汗,耳鸣目眩,四肢浮肿,饮食无味,胸中烦闷,坐卧不安,舌淡苔腻,脉沉缓。【主治】肝胆气郁,胃皖饱闷,胸胁腆胀,膈咽不通,吞酸吐食,见食则喜,食完作楚,头颊疼痛,耳鸣目眩,目不识人。
9、适用于噎膈反胃、噫气、晕船呕吐、草药中毒等症。〖主治疾病〗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10、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
11、肝气抑郁,则见胸胁胀满,郁郁不乐,多疑善虑,甚至闷闷欲哭;肝气亢奋,则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胀头痛,目眩头晕等症。
12、若胸胁骨之下有时动悸,人或疑为心跳,其实因胃不消化、内有风气,与心跳病无涉,虚弱人及妇女患者最多,略服补胃及微利药可也。
13、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不调。
14、治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寒冷之气留滞於内,使气积不散,胸胁支满,食即气噎,心腹膨胀,气刺气急(一本作气急刺痛),宿食不化,心腹引痛,噎气吞酸,停饮浸渍,恶心呕逆,癖块疼痛,脏腑不调,饮食不进,往来寒热,渐觉羸瘦,以致着床,面黄肌热,精神困顿。
15、卷首自序、总目、卷一调治三焦、胸痹、胸胁及心腹胀满冷痛、下痢、咳嗽上气奔豚、水肿诸方;卷二治头面风、喉痛、暴厥、中风、狂妄噤痉、脚弱诸方,卷三治泻痢、虚劳、遗精、失眠诸方;卷四治霍乱、中恶、食毒、血证、发黄诸方。
16、【主治】痰涎喘嗽,胸胁刺痛,久积痰饮,痞塞噎闷。
17、②胸胁部有1或2对大而明显的腺体或腺体上具刺团,仅有胁腺且无刺团者有拟髭蟾及髭蟾,具刺团1对者有齿蟾,两对者有齿突蟾。
18、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沉紧不去,其病不除,复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咳喘逆,当先攻其冲气令止,乃治其咳,咳止,喘自差,先治新病,水当在后。
19、凡小觉病候有异,即须大怖畏,决意疗之,伤缓气上入腹,或肿或不肿,胸胁逆满,气上肩息,急者死不旋踵,宽者数日必死,不可不急疗也。
20、《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21、②《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22、胃火郁极,身不发热,胸胁之间,发出红斑,不啻如绛云一片。
23、主治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
24、探讨柴胡枳壳理气汤对治疗胸胁挫伤的疗效及优势。
25、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
26、常伴有精神抑郁,心烦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等。
27、因郁怒所致噎塞不通,胸胁胀满之证。
28、婚后8年未孕,每次行经前3~7天乳房胀痛不可触衣,有时结块,胸胁胀闷有痰,烦躁易怒,时欲叹息,少腹胀痛,胃纳减退,大便偏溏。
29、主治胸胁支满,胪胀贲(犭屯),噫哕,喘逆,瞻视目黄。
30、病患若见头重胸闷、食少口苦、尿黄而短者搭配“三仁汤”加减治之;若见面黄无华、少气无力、食少便溏者,搭配“?苓白术散”加减治之;若见心烦少寐、胸胁满闷、口苦咽干者,搭配“加味逍遥散”加减治之;若见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搭配“杞菊地黄丸”加减治之。
31、其病机主要为邪犯胸肺,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液代谢失常,饮停于胸胁,因足厥阴肝经布于胸胁,肝经为时邪所扰,故疏泄失职,气机不利,络脉不和,以致饮阻气郁,气不行血,则痰瘀互结:气郁日久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最后导致肺脾肾俱虚。
32、因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故胆腑病变多在气分,临床上一般将胆病每见痰液交结之症,胆实热证的表现有胸胁胀痛,心烦懊侬,狂躁少寐,口苦咽干、头痛、目赤目黄。
33、《灵枢?胀论》:“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
34、气淋实证,兼胸胁胀满,舌青脉弦。
35、主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呕吐,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带血,胸胁支满,黄疸,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食欲不振,手指麻木等。
36、痞棍、痞话、痞块、痞里痞气、痞子、地痞、赌痞、流痞、痞气、痞子。治痈肿,乳蛾,痄腮,瘰疬结核,胸胁痞气,疝气,痢疾,衄血,下血。
37、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疼痛,慢性肝炎后遗胁间痹痛,妇女痛经等病症。
38、治瘰疬痰核,积痰不化,胸胁胀病等证。
39、【功能主治】上气呕吐,胸胁满闷,不思饮食,心神虚烦。
40、湿热痰浊阻滞气机,故胸脘痞闷,或胸胁胀痛。
41、肝脉布胁肋,气滞不宣,则胸胁胀闷。
42、③治胸胁痞气:毛大丁草根,研末,面糊为丸。
43、其中宫之逆气既散,则胸胁之痛自止矣。
44、【适应症】乳腺癌,证属肝郁气滞,痰浊内结,症见胸胁胀痛,暖气脘闷,情绪抑郁,或躁烦易怒,口苦口干,发热,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5、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强阴,利大小肠。
46、主卒中恶,飞尸遁注,胸胁满。
47、【主治】伤寒少阳证未解,阳明燥结,胸胁满而呕。
48、张口抬肩,呼吸气急,不能接续,或胸胁作痛。
49、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胀,隔塞不通,饮食减少,短气羸困,温中逐水去湿。
50、心下支结,即胸胁苦满,心下痞硬之轻者。
51、今乃施诸胸胁苦满,而寒热往来者,其应犹响之于声,非直疟也,百疾皆然。
52、女人则侧置于胸胁,其用途较男子更为宽泛,颦笑时以帕遮口,更添几分妩媚娇羞。
53、精神郁抑,胸胁胀痛,急躁易怒,苔白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