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母:dì m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帝王的母亲;国母。《汉书·外戚传序》:“ 汉 兴,因 秦 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2. 指 西王母 。 明 王世贞 《寿吴封君九十其孙峻伯来请诗》:“露掌仙人饌,云盘 帝母 桃。”
1、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
2、吴太后,吴贤妃,明景帝母也。
3、传说汉高帝母含始(昭灵后)游于洛水,有玉鸡衔赤珠出,含始吞珠而生帝,故指洛水为玉鸡川。
4、清代道光皇帝母亲难产,遍召御医救治无效,惶急之下,仰天呼唤“临水陈夫人”,产房中皇后恍惚见一女,披发执剑进入房内,皇后精神一振,便生下了太子,母子均说:“临水奶真是我的重生父母啊!
5、仁宗时,医帝母后愈,炼丹救世、恩泽一方。
6、初,孝武宠姬殷贵妃薨,庄为诔,言「赞轨尧门」,引汉昭帝母赵婕妤尧母门事,废帝在东宫衔之。
7、诃利帝母又称鬼子母,九子母,俗称送子观音。
8、他与莽子宇合谋,令帝母卫姬上书求入。
9、在茶陵众多的寺庙道观中,与马灵仙、白石仙、杨柳仙、九女仙、邓阜仙、慈母仙、云阳仙、太和仙等名仙相比,皇雩仙集宗教文化、农耕文化、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于一体,享有盛名,被誉为茶陵第一仙。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9130亩,旱土1264亩,林地45657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白钨、铋、铜、锰、白云石储量很大,有小“柿竹园”之称;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一个2000多亩水面的仙岭湖,有传说神农皇帝母亲居住的白石仙。
10、神(Hariti),梵文音译为河梨帝母。
11、孝宣许皇后,元帝母也。
12、后因晋简文帝母名春,为讳“春”字,而改作“皮里阳秋”。
13、她忽然动了一种邪念,暗想妃嫔公主等人,多与僧徒结欢喜缘,只自己身为帝母,不便舍身布施,欲保全名节,又是意马心猿,按捺不住。
14、不仅不再食小孩,还成了保护小孩的河利帝母。诃利帝母又称鬼子母,九子母,俗称送子观音。
15、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
16、及诃利帝母,围绕十五鬼神。
17、武宣卞皇后,琅邪开阳人,文帝母也。
18、包公曾使仁宗皇帝母子团圆。
19、今冲帝母虞大家,质帝母陈夫人,皆诞生圣皇,而未有称号。
20、诃利帝母像位于重庆市。
21、帝母左氏葬于县东北角,名曰甘陵。
22、丙子,拜帝母周贵人为皇太妃,仪服拟于太后。
23、孝武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间。
24、恭帝讳德文,字德文,安帝母弟也。
25、即位后,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尊称号,群臣多顺指。
26、通信,让平帝母卫姬上疏请至京师。
27、的说法,他是灵帝母董后的侄子。
28、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9130亩,旱土1264亩,林地45657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白钨、铋、铜、锰、白云石储量很大,有小“柿竹园”之称;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一个2000多亩水面的仙岭湖,有传说神农皇帝母亲居住的白石仙。
29、轨尧门”,引汉昭帝母赵婕妤尧母门事,废帝在东宫衔之。
30、后哀帝托傅太后遗诏,令成帝母王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董贤二千户。
31、无限霞裾,欣传帝母,与佛同生华旦。
32、皇帝母子团聚,包拯功不可没。
33、康皇帝讳岳,字世同,成帝母弟也。
34、拜冲帝母虞美人为宪园贵人,质帝母陈夫人为勃海孝王妃。
35、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
36、而今帝母两怡愉,莫忘九疑山上侣。,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
37、云陵,为汉昭帝母勾弋夫人赵太后之陵墓。
38、九子鬼母Hariti,中译名诃梨帝母。
39、时成帝母亦姓王氏,故世号太皇太后为邛成太后。
40、黄帝母族为有?f氏。
41、皇统二年三月,“遣左副点检塞里,山东西路都转运使刘送天水郡王丧柩及宋帝母韦氏还江南”⑤,都转运使为正三品诸府,同知一员正四品⑥,是故刘*;任山东西路都转运使之前任同知开封府事。
42、中山卫姬,平帝母也。
43、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
44、是岁,明帝母建安君荀氏卒。
45、三月,遣左副点检赛里、山东西路都转运使刘?送天水郡王丧柩,及宋帝母韦氏还江南。
46、黄帝母族为@氏,“@”即蛇,古又通桥。
47、王商:汉城帝母王太后之弟,曾代匡衡为相。
48、清代造像11龛30尊,有南海观音、诃梨帝母等。
49、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
50、修法时念《诃利帝母真言经》(一卷,唐不空译)。
51、人,文帝母也。
52、黄帝母娶自“有虞氏”,故名吴枢。
53、波斯匿王一向暴恶无信,为所欲为,从来不曾有人敢向他直心谏言。鬼子母,梵文音译为“河梨帝母”,又名“暴恶母”、“欢喜母”。
54、时,高昌侯董宏亦言宜尊帝母定陶王丁后为帝太后。
55、第九窟是可利帝母,俗称鬼子母、九子母、送子观音。
56、而“蛇”是黄帝母族的图腾。
57、从知帝母佛同生,移向慈元供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