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摩:jiān mó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肩靡 ”。1.肩与肩相摩,形容人多拥挤。《淮南子·齐俗训》:“今之国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其於俗一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菑》:“刑者肩靡於道,以己之所恶而施於人,是以国家破灭,身受其殃。” 宋 苏洵 《申法》:“今也,採珠贝之民,溢於海滨;糜金之工,肩摩於列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自晨至午人肩摩,午后游人无觅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至邸,则鶉人肩摩於墀下。”2. 指靠近。 陈毅 《送旧友南归》诗:“妙善隐蔽,与敌肩摩;我不出手,敌不知觉。”参见“ 肩摩轂击 ”。
1、大明门(皇城南门,清改为大清门)前棋盘街,“百货云集”,由于“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于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一派热闹景象。
2、在三围区中心广场内,肩摩踵接,挨三顶五,将中心广场围的是水泄不通。
3、《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
4、今丘赋千乘,井算万集,肩摩倍于长安,缔袂百于临淄,什一而籍,实慊氓愿,履亩以税,既协农和。
推荐阅读:毂击肩摩
5、联合抗秦,他说道:“临淄有7万户人家,每家可以出了3个男人当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毂击肩摩,众人把衣袖举起来像帐幕,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有这样的实力难道还要屈服于秦国?
6、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幕,挥汗成雨。
7、【示例】清?刘大?《贲耻堂记》:“驷马高盖之赫奕,呵者肩摩于前,骑者踵接于后,洋洋乎得志于一时。
8、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监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9、这下,寒毛卓竖的人,急促生慌互相碰撞,肩摩袂接,磕头碰脑,鸟散鱼溃,眼见冰柱扑面直逼,只知道前面一片白茫茫。
10、~击肩摩(形容车马行人众多,来往十分拥挤)。
11、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
12、比肩摩踵,游人如织。
13、宋陆游《容斋燕集诗序》:“名流彦士执贽求见者,肩摩而袂属。
14、三楼的走廊上到处惊慌失措的学生,挤挤攘攘,踵接肩摩。
15、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设文泉县,为新堤最繁盛时期,镇内行商坐贾云集,店铺作坊鳞次节比,“十里堤街民肩摩,往来船只相排突。
16、每逢佛教圣事,士女进香纷至沓来,肩摩于道,漫山遍野,有“小九华”之称。
17、清薛福成《庸?笔记?幽怪二?荒徼人鬼杂处》:“终日人鬼杂处,肩摩踵接,不相畏避,亦不相闻问。
18、二百二仕女商贾纷至沓来,人声喧哗,肩摩踵接,一派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19、出处金?王若虚《送王士衡赴举序》:“肩摩踵曳,鳞集毛萃。
20、车毂~,人肩摩(车挨着车,人挨着人)。
21、空闲时,逛街成为女人们的首选节目。每逢周末或节日,女人总是邀上二三个女友,悠悠荡荡穿行于毂击肩摩街巷,流连忘返于目不暇接的超市商场,边走边聊,开释压力,解放自己。
22、且每岁山庄秋巡,内外札萨克觐光以来者,肩摩踵接。
23、入门则肩摩踵接,头不得顾,众拥身行。
24、一百六魏县还算是一个繁华的县城,大街上到处都是叫卖的小贩,大街两旁店铺林立,街上的人流也是连绵不断,踵接肩摩。
25、据《战国策?齐策》载:“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惟,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而富,志高而扬。
26、全城人民七八万,携男带女,各自逃生,肩摩踵接,路途挤拥,哭声载道,~。
27、据史料记载,梅岭古道“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殿中侍御史吕陶言:“天下版籍不齐,或以税钱贯百,或以田地顷亩,或以家之积财,或以田之受种。
28、战国时,该城居民达七万户,苏秦称“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
29、齐俗训》:“今之国都,男女切?,肩摩於道。
30、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累朝史局,鸿钜肩摩。
31、清阎尔梅《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自晨至午人肩摩,午后游人无觅处。例如:接续香烟;肩摩袂接;存亡绝续→香风毒雾;捻土焚香;省俗观风。
32、齐策一》:“监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33、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棋盘街》:“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於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此亦见国门丰豫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