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塾:xiángsh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后因以“庠塾”泛称地方学校。《南齐书·武帝纪》:“命彼有司,崇建庠塾。”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既富而教,庠塾列焉。”明唐顺之《封知县张公墓志铭》:“以贫故,资生事为急也,故不得久从事于庠塾絃诵之业。”
1、【出处】:北周?庚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2、南朝?梁?沉约《齐武帝谥议》:“庠塾大启,儒雅云集。
3、在昔开运,光宅华夏,方弘典谟,克隆教思,命彼有司,崇建庠塾。
4、南朝梁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君虽?绂朝班,讽议庠塾,而心标象外,志结霞门。
5、《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6、《许长史旧馆坛碑》:“君虽?绂朝班,讽议庠塾,而心标象外,志结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