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罪:nài zu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同“ 耏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徙郡国豪桀任侠及有耐罪以上,赦令除其罪。”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已上为耐。”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于是出布帛米肉赐之。其肉刑耐罪以上不用此令。”★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同聐。
1、宜令三公、廷尉平定律令,应经合义者,可使大辟二百,而耐罪、赎罪二千八百,并为三千,悉删除其余令,与礼相应,以易万人视听,以致刑措之美,传之无穷。
2、其肉刑耐罪以上不
3、太后谅?既终,久旱,太后比三日幸洛阳,录囚徒,理出死罪三十六人,耐罪八十人,其余减罪死右趾已下至司寇。
4、今律令死刑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赎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溢于《甫刑》者千九百八十九,其四百一十大辟,千五百耐罪,七十九赎罪。
5、据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统计,法令中“死刑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赎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
6、晋时徒刑称做“髡刑”?亦名“耐罪”?《唐六典》注?晋“髡刑有四?一曰髡钳五岁?笞二百?二曰四岁刑?三曰三岁刑?四曰二岁刑”。
7、成帝纪》:“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赦奉郊县长安、长陵及中都官耐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