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丛:jí có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凭借琐碎之事蒙蔽国君,干预政事。《明史·蒋允仪传》:“夫以坤维之厚重而震撼於妖孽,以鬚眉之丈夫而交关於妇寺,以籍丛煬灶之奸而托之奉公洁己,是皆阴胁阳之徵也。”
1、在他1867年所编的《汉籍丛录》里,列有《岛夷志略》。
2、《域外汉籍丛考》,中华书局2007年版。
3、据岛夷志略(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苏继?校释本,一九八一年,16)改、补。
4、1据岛夷志略(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苏继?校释本,一九八一年,23)补。
5、古籍丛书的开发与利用
6、此类残简分别编入《古籍丛残》与《附录》中。
7、著有《文言小说名篇选注》(合作),古诗类选《咏史诗》,神话故事《白娘子》,主编《中国文言小说经典》,编辑《唐宋词选释》、《唐宋词选》、《词苑丛谈校笺》、《红楼艺术》、《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4卷),校注《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
8、本套丛书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一套中医古籍丛书,目前已经出版三十余本。
9、中国回族古籍丛书副主编,点校出版《马氏族谱》等。
10、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丛书《厘俸》(傣族英雄史诗)获二等奖。
11、《古籍丛考》,昆明:中华书局,1941年;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
12、全集》、《和刻影印近世汉籍丛刊》(思想四编)等丛书之中,皆收有此文。
13、1据岛夷志略(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苏继?校释本,一九八一年,79)改。
14、在张元济整理影印的各种古籍丛书中,
15、因此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时,不应只寻求善本,《列异传》也不应仅以宋刊本进行校勘,还应该用鲁迅所使用的版本进行汇校,并著其异同,这样如果遇到异文,无论是版本上的问题还是辑校上的问题就会清清楚楚了。
16、为《安徽古籍丛书》特约编辑。
17、《周越然书话》、《言言斋古籍丛谈》等。
18、从词学构建的基本工程来看,明代的两部大型词籍丛刻更值得注意。
19、《豫章丛书》是江西地方文献中卷帙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古籍丛书。
20、一书,1933年被列入国立清华大学整理的古籍丛刊之一印行。
21、据岛夷志略(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苏继?校释本,一九八一年,69、70)改、补。该书由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负责编辑并提供资助,为“安徽古籍丛书”之一。
22、同时做出了规模较宏大的古籍丛书出版规划,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23、1989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本书的赵春晨点校本,收入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中。
24、浅谈古籍丛书的价值与开发利
25、道教要籍丛书。
26、据岛夷志略(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苏继?校释本,一九八一年,33、34)改。
27、《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应时代需求而生,它的出版,意义十分重大。
28、日本国会图书馆藏珍稀本汉籍丛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9、据了解,大藏经是佛教典籍丛书总称,内容包括经、律、论。
30、1据岛夷志略(中华书局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苏继?校释本,一九八一年,50)补。
31、1917年,罗振玉根据伯希和提供的照片,将《西京赋》残卷全文影印刊布于《敦煌石室古籍丛残》。
32、五六十年代倡导并主持了《中外交通史籍丛刊》的整理、出版。
33、残卷?有一部分曾收入《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和《敦煌秘籍留真新编》?影印行世。
34、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兼舆图部主任,撰成《中国地理图籍丛考》。《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古籍丛书??第五册》收载《心医集》六卷。
35、主编《中华方术典籍丛刊》,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已出《协纪辨方书》等。
36、现主持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西夏史籍丛刊》。
37、陈毅等为韩国钧逝世敬撰之挽联;登载蒋介石所发唁电的民国31年2月4日《新华日报》(重庆版);韩国钧编纂的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的古籍丛书《海陵丛刻》,考订、汇编的《吴王张士诚载记》;与章太炎、蔡元培、黄炎培、张謇等名流通信往来的汇集《朋僚函札》;以及表现韩国钧面对日寇屠刀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的图文、诗赋等。
38、古籍丛书也是国内图书馆中收藏最丰富者之一。
39、本,一九八四年六月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本。
40、北京古籍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北京古籍丛书》为我们具备这样的底蕴提供了基础。
41、蒋允仪传》:“夫以坤维之厚重而震撼於妖孽,以?眉之丈夫而交关於妇寺,以籍丛?灶之奸而托之奉公洁己,是皆阴胁阳之徵也。
42、遗书》、《佚籍丛残初编》、《石室秘宝》等书中。
43、其中展品有:登载韩国钧愤然辞去安徽省巡按使消息的民国4年(1915)10月10日如皋《通俗报》;刘少奇、陈毅等为韩国钧逝世敬撰之挽联;登载蒋介石所发唁电的民国31年2月4日《新华日报》(重庆版);韩国钧编纂的集宋、元、明、清16家著述的古籍丛书《海陵丛刻》,考订、汇编的《吴王张士诚载记》;与章太炎、蔡元培、黄炎培、张謇等名流通信往来的汇集《朋僚函札》;以及表现韩国钧面对日寇屠刀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的图文、诗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