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儒:kēng r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坑杀四百六十余人。史称“坑儒”。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 汉 王充 《论衡·死伪》:“ 秦始皇 用 李斯 之议,燔烧《诗》、《书》,后又坑儒。”《秦併六国平话》卷上:“ 始皇 无道……坑儒焚书,使天下人民不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无罪而杀,是坑儒根苗。”阬儒:秦始皇 三十五年,以儒生是古非今,于 咸阳 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馀人,史称“阬儒”。《汉书·儒林传序》“燔《诗》《书》,杀术士” 唐 颜师古 注:“今 新丰县 温汤 之处号 愍儒乡 , 温汤 西南三里有 马谷 ,谷之西岸有阬,古老相传以为 秦 阬儒处也。”《后汉书·申屠传》:“昔 战国 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篲先驱,卒有阬儒烧书之祸。”★活埋儒生。汉.孔安国〈书经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
1、当然,争抢帽子的风险也不小,从焚书坑儒到文字狱,有多少个脑袋搬家?帽子杀人哪!男人们紧紧抓住了各种帽子,女人只能靠边站了。
2、后世却据此将坑儒判为铁案,想必是大大出乎其意料之外的了。
3、是说秦始皇焚收坑儒,咸阳二书生各抱一大堆书藏于此洞,后两人产针产上千册竹简献给刘邦,使故典籍得以流传,后人把“二酉山”喻成藏书多的地方,把读书多喻为“书通二酉”。
4、焚书坑儒士,欲把儒风灭。
推荐阅读:焚书坑儒
5、起来灭亡秦朝的是没有文化的农民和基层官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焚书,坑儒是做得有魄力的,偏偏起事的却并不是儒??亭长,走卒,翁牖绳枢之子,田亡隶之徒,根本不读诗书的人。
6、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斯文扫地,可说是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
7、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四人因见秦政暴虐,怀着“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的情志,相继隐于终南深山,后同隐商山(以称地肺山,在今丹凤县城西南,秦时属商县),过着“岩居穴处”,采草木这英以充饥的清贫隐逸生活。
8、蟠独叹曰:「昔战国之世,处士横议,列国之王,至为拥先驱,卒有坑儒烧书之祸,今之谓矣。
9、四皓,是四位皓首银须老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士,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
10、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11、文祸”历史由秦始皇“焚书坑儒”揭幕,历代相传,愈演愈烈,到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达到高潮。在其临御的13年里查办的文字狱就有14起(其中处死案中人的案件有5起),数量甚至超过了其父康熙在位61年文祸的总和。
12、若其秦乱而不避,则焚书坑儒,高斯①之流也;汉危则不出,则索隐行怪,巢由②之徒也;应高祖之命,则溺其冠而骑项矣;拒孝惠之聘,则功不立名不称矣。
13、想像着天马行空的漫画和连续剧情节,如果像秦始皇般焚书坑儒,还不如做个有用的小人物。
14、曾与鲁人穆生、白生、申公一起到荀子门徒浮丘伯门下学《诗经》,后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才离去。
15、《权舆》一诗,其逐客坑儒之渐欤?
16、【出处】明叶子奇《草木子?钩玄》:“详於刑者,有法外之遗奸,秦王是也,坑儒生而得刘项。
17、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士,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
18、【来源】《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19、始皇帝焚书坑儒之时此书被作为养生之学而逃过一劫流落江湖。
20、历史已经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作出了公正的评论。
21、所作剧细柳营、焚典坑儒、监客双告状、石头和尚草庵歌四种,(均录鬼簿)今全佚。
22、焚书坑儒”,禁语《诗》、《书》,“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23、裴钺的父亲是秦朝的一名博士,虽然在“焚书坑儒”中幸免于难,但他已从中看到秦帝国必不能长久,遂携家小隐居商洛山中,潜心研究“姑布子卿术”和《周易》。
24、他概括明以前图书的十大厄运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此其一;王莽改制焚烧书典无数,此其二;东汉末董卓部将屠长安书被毁尽,此其三;晋“八王之乱”使政府藏书“糜有孑遗”,此其四;梁元帝城破前焚书14万卷,此其五;隋末宇文化及兵变火烧宫中藏书37万卷,此其六;唐代“安史之乱”使旧籍“亡散殆尽”,此其七;唐未黄巢起义“内库烧为锦绣灰”此其八;北宋末年金陷汴京,“秘阁图书,狼籍泥中”,此其九;南宋末年元兵侵入杭州,图书尽皆遗散,此其十。
25、石桥杨柳,烟雨梅花,江南的风情和日本似乎完全不同。江南水乡的美,让人心醉,而日本樱花的美,却让人神伤。白落梅172,华夏泱泱大国,悠悠岁月,自始皇之后瞬眼间千年即过!当年始皇暴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焚书坑儒,大建长城,豪盖阿房宫,密修骊山陵园,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
26、据说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子九代孙将《论语》、《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砌藏在孔子故宅的墙壁之内,后来在汉代扩建孔府时,发现了这批简册,称“古文经书”,这些绝伦简册是我国最早的经典史书,后人称“鲁壁藏书”。万仞宫墙-金声玉振坊-棂星门-太和元气坊-至于圣庙坊-圣时门-壁水桥-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碑亭-大成门-先师手植桧-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玉虹楼法贴-神庖-后土祠-家庙-崇圣祠-鲁壁-孔宅故井-诗礼堂-毓粹门-东华门-出孔庙-前行10米参观孔府。
27、;他用“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的独裁统治着帝国以至于“劓鼻盈蓑,断足盈车”,被判割鼻子断足的人太多割下的鼻子用筐装,砍掉的脚用车拉,“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囚犯堵塞了道路城市到处是监狱;他用征发七十万受过宫刑和其他徒刑的罪犯,来为自己修宫殿造陵墓。
28、皇帝赢政手里握有最大权力,龙心一怒,就来了个焚书坑儒,诸子典藉,除医、农之书,尽皆烧毁,有偶言之即弃市,私藏更至灭门。
29、每个景区由若干景点、历史故事、典故和诗文等题材组合而成,如秦王亲政、荆轲刺秦、销毁兵器与12金人之谜、焚书坑儒、秦镜高悬等诸多历史典故。
30、摘要阐述了秦初的学派之争及焚书坑儒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31、伪造者将术士改为坑儒,考其目的,也是欲售其伪,并无心向嬴政泼脏水。此阴暗心理经小市民放大化产生的幻觉纯粹是无中生有给中华女儿泼脏水。
32、卖国政府焚书坑儒,大肆杀害爱国学子。
33、所谓实证,就是著名的“齐太公吕望表”碑文,碑文中有:“(晋)太康二年,县之西偏有盗发冢而得竹策之书,藏书之年,当秦坑儒之前八十六岁……其《纪年》曰:‘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
34、焚书坑儒,万马齐喑。
35、是秦代施行愚民政策,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秦初,秦始皇为箝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
36、《风俗通?皇霸?六国》:“遂恣睢旧习,矫任其私知;坑儒燔书,以愚其黔首。
37、一百、孔圣,老庄故去之后,一代魔君秦始皇为求大一统,听从妖人李斯怂恿,偷修魔道,妄图焚书坑儒,毁百家之言,永享皇图霸业。
38、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39、秦始皇无道,焚书坑儒;唐太宗好文,开科取士。
40、后世却据此将坑儒判为铁案,想必是大大出乎其意料之外了。确保司法效率,更重要的是精办案、办铁案,提高办案质量。
41、二千年前,暴君秦始皇最初统一中国,曾建造了长城并焚书坑儒。
42、焚书坑儒,丝毫也不能消灭学派上的分歧,而且还促成了秦朝的灭亡。
43、故宅井后的鲁壁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第九代孙孔鲍收藏《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的夹墙,人们为了纪念孔鲍保护古代文化的功绩,特地修建了这个鲁壁。
44、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孔子虽曾经历过“焚书坑儒”、“批林批孔”等厄难,几经荣辱沉浮,历史惯性终将他又推上时代前台。
45、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坑杀。
46、秦始皇时期,嬴政实施暴政,焚书坑儒,毁坏了大量文学典籍。
47、秦恶其嚣,而坑儒师吏以重抑之。
48、二是明朝政府效仿秦始皇焚书坑儒,要消毁元朝政府的痕迹所为。
49、有兴趣,还可顺路凭吊坑儒谷。
50、公元前299年“秦坑儒之前八十六岁”,也就是说,《汲冢书》确是在地下埋了近六百年的战国真迹。
51、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
52、华夏泱泱大国,悠悠岁月,自始皇之后瞬眼间千年即过!当年始皇暴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焚书坑儒,大建长城,豪盖阿房宫,密修骊山陵园,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源自]
53、当年始皇暴政,民不聊生,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焚书坑儒,大建长城,豪盖阿房宫,密修骊山陵园,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
54、例如《保训》,讲述了周文王临终前对其子武王的遗言,提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这篇文献从焚书坑儒后便无人知晓,其中包含的中道思想很有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