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fótuó 基本解释:[Buddha]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佛陀生于释迦族,故又名释迦牟尼●详细解释:1.梵语Buddha的译音。或译为“浮屠”、“浮图”、“菩提”、“勃驮”等。简称曰“佛”。意为“觉”。佛教认为,凡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皆可为“佛陀”。佛教徒即以此作为对其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谓浄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鲁迅《准风月谈·黄祸》:“他还画了一幅图,是一个罗马装束的武士,在抵御着由东方西来的一个人,但那人并不是孔子,倒是佛陀,中国人实在是空欢喜。”2.阿弥陀佛的省称。唐寒山《诗》之七四:“背后噇鱼肉,人前念佛陀。”3.指佛门。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五章:“默默思量,只好出家皈命佛陀。”★◎佛陀Fótuó[Buddha]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佛陀生于释迦族,故又名释迦牟尼★ 佛陀,梵语及巴利语(Buddha)又作佛駄、浮陀、浮屠、浮图等音译,而意译为觉者。佛陀本指释迦牟尼佛,后来演为觉悟真理之总称;觉者又译为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两种意思。如所谓觉察烦恼为世人之贼,这名之为一切智。如知觉诸法的事理,了了分明,如睡得寤,如此觉悟,名为一切种智。自觉又能使觉。自他的觉行穷满名为佛,自觉简略凡夫,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佛」之训解上颇有异说,或汉语上转讹之因素,严格而言,凡成佛的众生,都是佛陀,并不必限于释迦牟尼。然关于「佛陀」一词之说法颇多,如:(1)〔宗轮论述记〕云:「佛陀梵音,此云觉者,随旧略语,但称曰佛」;(2)〔佛地论〕云:「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3)〔大智度论二〕云:「佛陀秦吉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4)〔法华文句一〕云:「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5)〔大乘义章二十末〕云:「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盘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亦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很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神,言其自觉简略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等均可看出各家对佛陀一词所作之诠释。--作者:余崇生★佛教中指证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如佛陀释迦牟尼。 △浮屠、浮图、佛驮★佛教指证悟宇宙真理,解脱一切烦恼的人。为梵语buddha的音译。《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桓帝时,襄楷言佛陀、黄老道以谏,欲令好生恶杀,少嗜慾,去奢泰,尚无为。」也作「浮屠」、「浮图」、「佛驮」。
1、佛陀说:“你不会因愤怒而被惩罚,你只会被愤怒本身惩罚。”
2、其中,带着闪烁灯光的冰雕大教堂与日俱增。公园里还有一座大型的冰雕佛陀和户外溜冰音乐剧,演员着装颇似山姆大叔。
3、不像佛陀、默罕默德和其他宗教领袖,基督教徒相信他们的弥赛亚——救主耶稣,至今仍然存活。
4、一百三佛陀不鼓励徒劳无益地穷究一些不能解脱苦恼的推测性问题。
5、他就像一个疾病造成的佛陀。
6、佛陀的这些话语来自永恒的宁静。你只有在宁静中接受它们,其意义才能到达你心底。佛陀的这些话语来自无限的纯净。除非你成为一个工具,一个容器,谦下,无我,警觉,有意识,否则你将不能理解它们。奥修
7、佛陀护起鸽子,不让老鹰抓到。
8、一百五一个人越敏感,他感到厌倦的速度就越快。佛陀就这么厌倦了,他离开了一切。奥修
9、佛顶髻,启迪上升到囟门之上,是佛陀头顶上升的火焰,定义为是从一位完全的觉悟者头顶上而来。
10、我相信佛陀一定是从一位中年妇女身上得到的这个想法,全部观念。
11、佛陀的爱将会看起来很冷淡。你需要一种热情的爱,你需要一种看着你而忘掉所有其它东西的眼睛,这对一个佛来讲是不可能的。
12、你说走基督之路是困难的,追随佛陀的教诲是困难的,高举克里希纳之光是困难的,成为大师是困难的。
13、这就是佛陀教导的精髓:透过自我观察以其达到自我净化。
14、佛陀完完全全地放空他的头脑而到达开悟。因此佛陀的教义中根本就没有容得下神或其它任何东西的空间。他的道路纯粹是一条否定的道路。
15、三个最高的圆台容纳了约400个身披喇叭形斗篷的佛陀。
16、如佛陀曾经所说,止与观两者对证得良好、有力的诸种定境都是必要的。
17、每个人都凝视着佛陀,恳请他召回分身诸佛,以便为他们打开塔门,亲眼目睹里面的多宝佛。
18、现在,他们屏除了过去有关佛陀的一些想法。
19、传统上,大多数佛教徒认为他是至圣佛陀。
20、五一个想要成为佛陀的人必须要丢掉愈来愈多的琐事,好让能量可以集中运用到重要的事情上。重要的话才说、重要的事才做、重要的信息才阅读,然后你将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和能量,然后你就可以将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能量运用到静心、内在成长和观照上。
21、善知识用佛陀大智的教言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心胸坦荡,从而踏上福慧的人生历程。
22、其实苏典能够筑基,根本就是药师琉璃光佛陀揠苗助长强行助他冲破玄关的结果,这一点,他苏典确实没有撒谎。
23、在阿难降服于自己的肉欲,准备去找一个妓女的时候,佛陀用神通阻止了他,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一段对话。
24、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25、佛陀霞光万道,与鬼王激战到了一块,虽将鬼王重创,自己却粉身碎骨,化作佛光漫天。
26、那些所有在佛教之后出现的宗教均从佛陀的言教中吸取了众多的好的思想。
27、看不见佛陀之光,不关注佛陀,而执拗于命运的安排,就如同把柱子埋在沙中,即使运用谋略,也是没有根基。
28、然而这并不是说佛陀什麽话都没有讲,其实他的教言浩瀚、丰富,因此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它节缩写成为一本书。
29、佛陀远离形而上学的玄想和思惟推理,而致力于探究我们如何单纯直接地透过身心感官去体验与觉知。
30、铺天盖地的剑光丛中,凸显出列缺鸣一个人形,仿佛佛陀降世,神灵罩体,光芒万丈,蔚为大观。
31、佛陀强调一项赠礼带来的精神利益并非决定于数量,而是决定在布施的动机心态上。
32、我也不会向佛陀妥协,当我发现他有2500岁了,还带着制约、陈腐的观念,对于新人类不但没有用,反而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时,我就会严厉地批评他。
33、于是他靠近佛陀,请求受戒成为比丘。
34、戴维斯的链接,在缺乏更令人信服的证据面前把八正道的形式归于佛陀自己这是很不智慧的。
35、佛陀曾经讲过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36、在《藏文大藏经》中讲述佛陀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作品中的佛经故事,对藏族文学的格言诗、藏戏与历史文学,都有着各种不同的影响。